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成立联合实验室,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中医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提供更好预防和治疗方案。

另外,南大从明年起还将推出本地首个中医学理学硕士课程,以培养更多本地中医人才。

卫生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部长许宝琨医生,在星期天(9月28日)举行的2025新加坡全球中医药高峰论坛上,做出上述两项宣布。

南大中医诊所主任兼中医学士学位课程主任钟丽丹副教授,在受访时说,南大和北中医大学已有20年的合作基础,新实验室将依托位于北中医附属的东方医院,利用AI对糖尿病前期,肥胖等代谢类疾病,以及肠易激综合症(IBS)等功能性消化障碍(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相关疾病进行预防,避免症状出现后再干预。

她说:“南大AI科研团队可以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北中医的合作,主要是利用那边的病人数据库,将对方的经验和模型,根据新加坡的具体情况,服务于本地研究。”

延伸阅读

中医师投身数据科学 借人工智能提升医疗服务
中医师投身数据科学 借人工智能提升医疗服务
中西合璧:AI重塑再世华佗?
中西合璧:AI重塑再世华佗?

她介绍,由于气候原因,目前并没有打算在本地大规模种植中草药,而是引入中国温带和寒带等地区的中草药,在产地和每批次质量可控的前提下,进行临床研究和新药研发。

本地首个中医学理学硕士课程明年启动 首批收生30名

南大也将从2026年起开设中医学理学硕士课程,以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方面高级专业知识的高技能研究生。这是本地大学首次开设的中医学研究生课程。

钟丽丹指出,中医学理学硕士课程全日制为期一年,在职攻读两年,首批招生约30名,之后视情况增加到每年50名。明年首批学生中,预计八成拥有中医专业背景,剩余则自其他专业。

许宝琨医生在会上说,全国推出的健康SG计划(Healthier SG),将重点从疾病治疗转向积极预防,中医药的原则与这个愿景不谋而合。几个世纪以来,中医一直倡导整体健康,强调身体系统之间的微妙平衡,特别重视“治未病”的理念。

他说:“中医师不仅治疗症状,还指导患者在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方面进行调整,这些要素与健康计划相一致并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