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愈加重视软技能,最看重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年轻人大多却更重视沟通能力,也自认这是他们的强项。

这是新加坡社科大学进行的“职场成功与软技能:弥合青年观点与雇主期望之间的差距”中的其中一项调查结果,反映年轻人与雇主观点的不同。

新社科大在今年6月至7月针对1000多名年龄18岁至35岁者,以及来自不同领域的270个雇主展开调查,星期五(10月10日)在大学举办的青年论坛公布调查结果。

调查获得新加坡赛马博彩管理局的部分资助,旨在了解年轻人的关切和挑战,以及雇主期望。

与四个自助团体合作培养年轻人的软技能

新社科大将与四个自助团体——华社自助理事会、回教社会发展理事会(Mendaki)、印度人发展协会(SINDA)和欧亚人协会合作,针对调查结果策划针对性的项目,尤其是培养年轻人的软技能,以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

延伸阅读

本地调查:近半18岁至24岁在职者两年内想跳槽
本地调查:近半18岁至24岁在职者两年内想跳槽
调查:招聘情绪谨慎乐观 明年预计涨薪4.3%
调查:招聘情绪谨慎乐观 明年预计涨薪4.3%

调查发现,68%年轻人在探索新的就业机会,尤其是18岁至25岁者,这个年龄层的受访者中,有31%在积极找工。这群受访者绝大多数已经就业。

各年龄层的年轻人大多把经济收益和工作保障视为首要考量,其次是灵活工作安排。

只有中学学历者更关注灵活工作安排

教育水平不同的年轻人对工作的考量有些许不同,18岁至25岁拥有文凭或大学学历以上的高学历者,更看重有意义的工作。只有中学学历的则更关注灵活工作安排。

年轻人大致上对工作较不满意的范围,包括团队文化、事业发展,以及薪资配套。

各年龄层的受访者都把沟通技能视为最重要,也自认是他们的强项。26岁至35岁者也重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

不过,雇主视为最重要的软技能却是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人工智能时代。不过,18岁至25岁者没把解决问题的能力视为三大重要技能之一。

至于如何培养软技能,年轻人一般倾向于通过在职的实践,31岁至35岁高学历者则更倾向于参加外部培训。有中学以上学历的18岁至30岁者较多看重自主学习。

不过,雇主更倾向于通过正式指导和督导来支持员工发展软技能,培训课程不在他们的选择内。

新社科大指出,希望通过调查促进雇主与年轻人的讨论。两者对工作要求的落差,也反映职场需要更具针对性的策略,以更好地弥合年轻人对工作的期待。

财政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黄伟中是青年论坛的活动主宾。(陈斌勤摄)
财政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黄伟中是青年论坛的活动主宾。(陈斌勤摄)

超过100人,包括自助团体、青年组织、企业代表等出席青年论坛。财政部兼人力部高级政务次长黄伟中是活动主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