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说,工人党在处理今年大选期间涉及种族和宗教的身份政治事件时,反应不够及时、内容含糊不清,并且未能立即明确拒绝外国势力对候选人的操控与支持。
尚穆根星期二(10月14日)在国会上发表部长声明,重申我国多元种族文化的治国理念,并提醒各政党与国人必须坚决反对身份政治。
工人党延迟回应引发疑虑
今年5月大选期间,一名居住在马来西亚、没取得新加坡回教宗教师资格的回教教师努尔德罗斯(Noor Deros)在社交媒体上声称,工人党认真看待他提出的诉求,并呼吁回教徒支持工人党,以及呼吁淡滨尼集选区选民投票给工人党参选人费沙,而非行动党领军部长马善高。
工人党之后发布声明澄清,从未对任何人作出承诺、保证或达成协议以换取政治支持,并强调不应混淆宗教与政治。
尚穆根指出,工人党在拖延超过两天才发表声明,竞选期间的每一天都可能影响选情,在关键议题上延迟回应,不仅引发诸多疑问,也可能导致部分选民误以为工人党在考虑努尔德罗斯的诉求。
他说:“内政部和选举局不得不介入,表明这种情况不可接受。之后,工人党才发表声明。”
声明措辞含糊未拒绝身份政治
尚穆根也认为,工人党的声明不够明确,未清楚表态反对努尔德罗斯以种族或宗教为依据动员回教选民投票,也未拒绝他对费沙的支持。
他举例,更适当的回应应明确指出,工人党拒绝任何以宗教或种族为基础,影响马来回教群体投票的企图,也拒绝基于宗教或种族理由对候选人的支持,并表明这种做法“完全不可接受”。
他补充,工人党秘书长毕丹星在4月26日和27日的媒体访问中澄清,努尔德罗斯的支持并不意味着工人党会采纳其主张。
“但我们希望,未来如果再次出现这类事件,政党能更及时、明确、毫不含糊地表态。建立对今后如何处理此类问题的共识,正是本次部长声明的重要目的之一。”
外国势力干预:马来西亚伊党越界
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政客在我国大选期间也企图以种族和宗教议题影响新加坡选民,公开支持工人党候选人并抨击行动党马来议员。
尚穆根指出,PAS是一个伊斯兰主义政党,长期以“把马来西亚社会伊斯兰化”为目标。他说,PAS的操作让人联想起新加坡刚并入马来西亚的1963年9月至1964年6月。当时激进势力不断煽动族群情绪,最终引发1964年种族骚乱。
他说,这段历史深深印在许多国人的记忆中,政府必须公开表态予以反对。
内政部与选举局谴责外国势力以种族和宗教议题干预我国选举,封锁相关贴文;总理黄循财也强调此举越过红线,呼吁各政党明确拒绝任何外国介入。
政府划清界线 干预选举越过红线
尚穆根说,工人党于4月26日发表声明称无法控制外国政党发表的言论,但在时间与内容上均存疑。他认为,既然外国干预是严肃问题,工人党应当更早、更明确表态,而不是在内政部和选举局声明后才回应。
他补充,毕丹星随后在媒体采访和竞选演讲中说,工人党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介入新加坡内政,也不需要任何外国支持。
尚穆根认为,这才是工人党立场最清晰的时刻,但若能一开始便如此表态,将更能维护选举的完整性与国家立场。
民主党达曼胡理被指煽动族群情绪
尚穆根也点名新加坡民主党三巴旺集选区参选人达曼胡理(Damanhuri Abas),指他曾企图以种族为基础争取支持。
尚穆根说,达曼胡理在一次民主党活动上指责人民行动党的马来籍议员未能代表马来社群、忽视他们的关切,并声称国会需要更多反对党马来议员来替马来人发声。他还声称,马来社群的问题在行动党执政60年来始终未获解决,并呼吁马来选民以“维护马来尊严”为名投票反对行动党。
尚穆根指出,所谓“尊严”不过是“马来人权利”的委婉说法,达曼胡理实际上是在推动更多以马来议题为中心、强调族群分化的政治。他批评,这种言论具有误导性,实质上是以马来社群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换取个人短期政治利益,是一条滑向危险的道路,必将引起其他族群的强烈反弹。
身份政治将挤压与边缘化少数族群
尚穆根指出,若我国走上以身份政治来争取选票的道路,后果将是多数政党转向争取华族选票,而少数族群将受到挤压与边缘化。
他说,如果以这种方式争取马来回教选票,将加深族群断层线;一旦马来回教社群有所回应,其他族群,尤其是华族,也会注意到这种以社群为导向的动员,开始以族群视角看待马来社群。
尚穆根说,这种情况在许多国家都曾发生,而类似的迹象或已在淡滨尼开始显现。
“淡滨尼的许多华族选民似乎注意到了对马来选民诉求中的族群色彩,并在这次大选中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这种带有种族倾向的政治动态对新加坡极为不利。”
宗教与政治必须保持尊重与节制
同样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宗教层面,如果基督教、佛教或道教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将引发回教、印度教徒及其他群体的不安与怨怼。
尚穆根警告,迎合种族或宗教情绪的身份政治将导致社会分裂与暴力升级,历史已证明这一点。
尚穆根警告,如果未来各政党领袖认识到身份政治已生根,便可能在压力与诱惑下随之效仿,而“那将是一条走向毁灭的不归路”。
他指出,这类政治手段只有在主流力量(无论是行动党或其他政党)拒绝身份政治的情况下才不会失控;一旦这些势力成功推行,更多政客将被卷入其中,社会终将陷入分裂与冲突。
他强调,种族与宗教政治化的危险显而易见,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与政治必须完全分离。
他说,宗教信仰本就影响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与公共议题难免有所交集。然而,在多元社会中必须以尊重与节制为前提,
“人们可以自由地实践自己的信仰,也可以基于个人的宗教信念,对政治及公共事务发表看法。但我们必须注意,这一切都应以尊重其他宗教的方式进行。”
以新加坡人为根本 拒绝分化政治
尚穆根说,关于宗教的政治辩论应建立在世俗的基础上,各方都须保持克制。重要的是任何政党都不能滥用宗教谋取政治利益,更不能在选举中将宗教作为动员工具。
尚穆根指出,新加坡社会的结构建立在互让与共识之上,每个族群都为共同利益作出牺牲,也因此共同进步。任何族群若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必将引发反弹。
“我们必须把新加坡人的身份视为根本,并且每个人都必须作出一定的让步,以巩固共同的新加坡人认同。”
尚穆根强调,政府有责任在社会凝聚力受威胁、或有人企图把种族与宗教带入党派或选举政治时,坚决采取行动。
“我们不能允许这类行为在新加坡生根,因为它将腐蚀民主根基,撕裂社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