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本地家长和青少年机不离身,每天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屏幕时间都超过八小时,对睡眠品质和情绪健康造成影响,人也更感觉孤独。
研究报告建议,与其关注花在电子设备的时长,不如着重鼓励健康的线上和线下活动,例如运动和社交。家长也应提早进行干预,在向孩童提供电子设备前,启动内置的家长控制功能。
新加坡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于去年9月和10月,向逾1000名家长和青少年展开问卷调查,研究电子设备使用与新加坡人的幸福感和家庭关系之间的关联。
调查显示,家长的每日屏幕时间平均为8小时44分钟,青少年则为8小时21分钟;前者的用途主要为工作和娱乐,后者则主要为教育和娱乐。
屏幕使用时间增加与睡眠质量下降、孤独感增强和情绪健康衰退有关联,显示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会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面对面的社交互动和体育活动等线下活动若活跃,可以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减轻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潜在危害。
研究报告的目的在于协助减少伤害,而非鼓励完全不用电子设备,因此鼓励使用者在线上和线下活动之间维持健康平衡,而不要被动刷手机和接收资讯。使用者应多参与社交互动和运动。
父母在提供电子设备给孩子时,应该先启动内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家长控制功能。不过,在实施控制时,应结合开放且持续的沟通,向孩子解释这么做的原因,与他们建立起合作关系,有助于减少冲突。
当局则应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例如让这些家庭能获得免费或价格廉宜的监控应用替代品、为家长提供相关培训,以及让线下活动更易参与、费用更低廉,以促进线上和线下活动的平衡。
学校可将数码健康和数码素养(digital literacy)纳入课程中,并制定明确的电子设备使用规范。
数码平台则应为年轻用户实施更安全的默认设置(default settings),例如限制自动播放和无限滚动,并提供透明和易于使用的家长控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