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超过九成的食品依赖进口,容易受气候变化和全球食品供应中断影响,新加坡食品局四管齐下,确保食品供应随时可满足国人的基本营养需求,包括推动全球合作关系和维持食品库存。

国防部兼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部长扎吉哈,星期三(10月22日)走访由叶水福集团经营的食品库存货仓。

叶水福集团的库存除了用于储存客户的产品,也旨在支持食品局的食品库存策略,包括在三楼储存米和罐头食品,以及五楼储存肉类。

位于五楼的冷藏库占地1万5000平方英尺、高10米,可容纳2万零500个托盘,其中一部分用于协助食品局储存食品。库存获得清真认证,主要储存鸡肉等肉类食品,温度控制在约零下20摄氏度。

扎吉哈接受媒体访问时说,储存食品是我国加强食品韧性的策略之一,其他包括推动本土生产、开拓更多的食品进口源,以及加强全球合作关系。

延伸阅读

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整合现有九项法令 下半年起分阶段落实 
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整合现有九项法令 下半年起分阶段落实 
气候变化威胁粮食安全 食品局或设关键食品最低库存
气候变化威胁粮食安全 食品局或设关键食品最低库存

他答复《联合早报》提问时解释,加强全球合作伙伴关系对维持食品供应市场,并确保食品安全至关重要。这包括与日本和巴西等多国合作。

“这不仅是从一个来源进口食品,也是推动合作确保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这包括对疾病暴发等情况保持警惕,并能够管控不同国家的来源限制。”

结合现有八项法令的食品安全和保障法案今年初在国会三读通过,从今年下半年至2028年分阶段落实。

法案生效后,食品局可通过最低库存要求机制,在继续执行白米库存计划的同时,必要时也可要求关键食品或饲料供应商等确保达到一定库存量。

扎吉哈说,食品局目前没有考虑要求其他关键食品或饲料维持最低库存量,必须平衡储存成本,同时确保不浪费食物。“根据风险评估,我们会实时调整储存组合和基线。”

政府一旦决定落实最低库存,业者会有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做准备。

我国的白米库存计划在1990年代初推出,规定所有白米、印度香米(也称巴斯马蒂香米)、小占米和蒸谷米都须储入政府米仓,储存量是每月进口量的两倍,以确保本地大米市场的供应和价格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