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首次为物理治疗师提供“边工作边进修”的机会,让学员在职完成康复医学理学硕士学位,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国立健保集团与南洋理工大学,星期四(10月23日)联合推出本地首个“康复技能提升计划”(Rehability),为不同专业背景的学员,提供三种级别的物理治疗师培训方案。
计划的初级培训针对新入行的物理治疗师,课程主要在社区进行,由国立健保集团与社会服务机构AWWA和SPD联合设计。三方也会派员到社区参与培训。未来四年,预计将培训多达500名社区物理治疗师。
第二级培训是物理治疗临床培训项目,类似医生的培训过程,历时两年半,由南大李光前医学院主导。学员每周一、周二在陈笃生医院受训,周三至周五则到AWWA、SPD等社服机构实践。培训重点在于强化心肺、神经老年病学,及肌肉骨骼等领域的物理治疗技能,首批预计培训逾百名学员。
最高级别培训包括康复医学理学硕士课程及高级物理治疗专科培训证书,均在医疗机构完成。硕士课程为期一年,拟于2028年开班,首届招生最多40人。取得专科培训证书的物理治疗师,可在医院急诊部门承担部分医生职责。
国立健保集团康复健康学术临床计划联合主任杨赛清说,传统的急诊流程一般由护士初步评估,再等待医生诊治及安排检查。若由取得专科培训证书的物理治疗师介入,他们可为急需救治的病患及时安排X光检查及开立部分处方药物,缩短等候时间。
数码发展及新闻部兼卫生部政务部长拉哈尤,星期四为计划主持推介时说:“这项培训计划让物理治疗师等综合医疗保健人员和康复医学专家共事,努力通过临床实践、科研和教育提升技能。”
在AWWA服务的物理治疗师林桐立(28岁)是首批加入计划的学员之一,他将参加第二级培训。他拥有新加坡理工大学物理治疗学士学位,过去两年主要在社区为中风、帕金森症及慢性疼痛病患提供治疗。
“我处理急性病症的经验比较少,要提升这方面的临床技能,在医院里学习要比在社区里更有利,因为医院病患类型更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负担加重,社会对于康复行业的需求将越来越高。人力部网站上的紧缺职业清单显示,物理治疗师是本地30个紧缺职业之一。目前,本地只有新工大提供物理治疗师的学位课程。
康复技能提升计划开放让全国的物理治疗师申请,连氏基金会为项目提供408万元的资金支持,用于社区培训、硕士奖学金,以及高级物理治疗专科培训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