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银行第三季净利同比下滑72%,至4亿元,主要因为本季预先拨出高达6亿元的准备金(provision)。副主席兼总裁黄一宗指出,这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措施,相当于为未来风险上保险。
根据业绩数据,大华银行的不良资产从去年同期的50亿5500万元,提高至58亿零900万元。其中,大中华区的不良资产从约10亿元,提高至约15亿元。
这意味着大中华区域坏账占总体的比率从约20%,增加至26%。
黄一宗在业绩发表会上说,香港和美国资产存在一些棘手问题。但他强调,这些账户仅占贷款总额的一小部分。他也说,银行采取预先拨备是具前瞻性和积极的举措。这虽然会影响短期盈利表现,但有助巩固资产负债表,增强市场信心。
“拨备其实是一种积极的措施,就像是你在买保险。我们作为一家机构,是以长远眼光看待整体营运,而不仅仅关注当期的损益表现。”
他指出,如果只着眼于短期利润,很容易忽略掉预先拨备的重要性。但大华银行的做法是未雨绸缪,确保银行资产负债表保持稳健,从而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具备应对能力。
被问及有关拨备涉及哪些借款方时,黄一宗没有透露。但他说,大华银行的回购计划和股息承诺保持不变。拨备金的举措,不会影响今年的最终股息。
曾向中国发展商放贷16亿 出售未果后展延三年
彭博社今年9月曾报道,大华银行曾向如今陷入财困的中国发展商世茂集团贷款。这笔100亿港元(约16亿新元)的款项,涉及世茂在香港传统豪宅区九龙塘附近的Beacon Peak项目。
据了解,大华银行试图将这笔9月底到期的贷款出售给私人信贷投资者未果后,最终选择将贷款展期三年。而有关房地产项目的销量惨淡,300余个单位中只卖出17个。
此外,大华也被指是一笔以香港和富商场作为抵押品贷款的主要放贷人。据了解,这笔15亿港元的贷款已出现违约,而有关商场年初以估值16亿港元放售时无人问津。
首席财务官梁永祈在发表会上指出,大华香港的贷款与估值比率(loan-to-value)是44%。“在有此缓冲的前提下,我们预计信贷成本可回到每年25至30个基点的指引水平。这不仅适用于今年,也包括2026年。”
贷款与估值比率是指贷款金额与如房地产等资产估值之间的比率。较低的比率,通常意味着放款银行有更高的资产抵押保障。
但梁永祈指出,仍须注意全球市场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
梁永祈也说,大华在商业房地产组合中出现部分资产价值被下调的情况。但有关的资产早已被识别,并非新增曝险。他强调,拨备的提高主要是执行资产回收过程中的账面调整所致。
截至发稿时间,大华银行股价报33.73元,跌3.3%。它早盘一度跌逾4%,创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