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反映二战后新加坡争取自治与独立历程的古迹在全国为数不多,政府必须妥善保存这段珍贵历史,欧思礼路38号正是其中之一。
文化、社区及青年部代部长梁振伟,星期四(11月6日)在国会发表部长声明,阐述政府把欧思礼路38号列为国家古迹的计划和考量。
国家文物局和新加坡土地管理局星期一(3日)宣布,计划将欧思礼路38号列为国家古迹。
梁振伟说,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新加坡目前有76处国家古迹,共同展现新加坡故事与国家认同的不同层面。
他说:“(这些古迹)有的代表新加坡的宗教多元,有的则是重要的市政与文化建筑,多数古迹可溯至殖民地时期,只有极少数体现了新加坡二战后争取自主的奋斗历程,以及1965年独立后对国家未来的憧憬。”
这些国家古迹包括旧国会大厦、前市政厅,以及政府大厦前大草场。
梁振伟强调,新加坡必须慎重管理能反映我国这一阶段历史的古迹,为后世子孙保护这份文化遗产,因为“它们将新加坡人和新加坡故事紧密连接起来”。
他指出,古迹与遗址保存咨询委员会认为,欧思礼路38号有重大历史和国家意义,值得作为国家古迹保留。
梁振伟转述委员会报告说,欧思礼路38号见证了1950年代多个关键事件,标志着新加坡从殖民地迈向独立国家,许多具深远影响的决策都在这栋老宅里做出。
这包括,我国建国领导人曾在这栋房子里交流和活动,做出重要决策,对新加坡独立进程和后续的国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这栋房子也是当时社会运动人士和工运领袖,寻求建国总理李光耀协助和法律咨询的聚会地点。
李光耀、吴庆瑞、杜进才、拉惹勒南和贝恩(K.M.Byrne)也定期在欧思礼路38号地下饭厅秘密开会,讨论成立政党参加立法议会选举。这些会议后来逐渐扩大,纳入更多反殖民地运动的人士,比如左翼的林清祥和方水双。林、方两人后来脱离人民行动党,成立社会主义阵线。
马来亚重要领袖如东姑阿都拉曼及陈祯禄,也曾造访欧思礼路38号,进行相关讨论。
梁振伟说,这些关键人物就是在这栋房子里共同商讨和确立了新加坡的愿景、计划和核心价值观,最后促成行动党的成立,并在1959年的立法议会选举中取得压倒性胜利,建立我国第一个完全自治的政府。
“因此,这里是新加坡独立历程中,独特而关键的一部分。”
他也说,古迹与遗址保存咨询委员会看到欧思礼路38号所具备的重大国家意义与极高历史价值,如果能妥善保存,这处历史遗产将让当下和未来的新加坡人,得以回顾那些关键的时刻,并反思塑造新加坡的理想与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