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华银行星期四(11月6日)开市前公布第三季业绩。它的净利同比下滑72%至4亿元,主要因为本季预先拨出准备金(provision)。
许多读者或许被这净利数字“吓到”。不过,导致净利大跌的准备金是什么?它对银行又起到什么作用?
作为金融业的“中介”,银行吸收存款筹集资金,并向其他客户放贷。因为无法预知放贷资金是否都能得到偿还,银行始终面临借款人违约或拖欠还款的风险。
因此银行发贷时,须拨出相应的准备金,应对违约的可能。例如发出100万元的贷款,若预计2%可能收不回,就拨出2万元的准备金。如果发现某些贷款风险上升,就要额外拨出准备金。
银行会根据每笔贷款的还款记录、财务状况、抵押品价值等,评估违约风险。
准备金分为两种:一般准备金,在贷款获批时拨出;以及专项准备金,通常用于应对贷款违约。
银行拨出准备金时,在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中从营运盈利扣除,会对利润产生影响。
当出现贷款违约时,已拨出的准备金就被用来抵销,不会再额外冲击利润。
大华为何拨出6亿准备金?
大华银行在报告中指出,它额外拨出了6亿元的预先准备金是“鉴于持续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和特定行业的逆风”。这笔款项属于一般准备金。
大华副主席兼总裁黄一宗在业绩会上说,它的香港和美国资产存在一些“棘手”问题。但他强调,有关账户仅占贷款总额的一小部分。
他也说,银行采取预先拨备是“上保险”,是具前瞻性和积极的举措。这虽然会影响短期盈利表现,但有助巩固资产负债表,增强市场信心。
他也强调,拨出准备金不影响回购计划和年终股息。
银行总拨备覆盖率上升至137%
就本地银行业总体而言,准备金的覆盖率有所上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三(5日)发布《金融稳定报告》指出,截至第二季,银行系统总拨备覆盖率上升至137%,高于2024年同期的113%。而本地银行集团则保持着249.8%的总拨备覆盖率。
金管局说,本地银行体系继续展现韧性,资本与流动性缓冲进一步增强。银行在经济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加强了预防性缓冲措施,应对潜在的信贷成本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