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培育署正与视频分析供应商合作,开发能够检测学前中心安全隐患和潜在不当行为的人工智能(AI)解决方案。
幼培署也将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提升调查过程中对电眼录像的审查效率。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星期四(11月6日)书面答复三巴旺集选区议员黄士轩的口头询问时指出,幼培署并未强制运营者定期审查电眼录像,尽管部分学前中心可能会将审查作为监管实践的一部分。
“将定期审查电眼录像作为监管要求,可能增加教育人员的行政负担,分散他们照顾和培育儿童的主要精力。”
本月10日,国家法院将对非礼女童的马来西亚籍幼儿园厨师张冠发(61岁,译音)作出裁决。张冠发于2023年5月至11月期间,趁教师不注意时,非礼三名午睡的女童。幼儿园职员因其他原因查看了电眼录像,才揭发这一恶行。
幼培署已对幼儿园实施严厉处分,包括罚款2万6200元、禁止三名管理人员从事幼教工作、把三年执照期缩短至六个月,以及暂停收生等。
黄士轩想知道,幼培署是否考虑用人工智能技术审查电眼录像,以及时发现不当行为,以及是否强制安装防篡改录像系统,以防止未授权的删除或修改。
马善高回应说,所有幼儿园必须安装电眼,并遵守幼培署关于电眼安装和维护、录像收集、储存和提交的监管要求。幼培署虽未规定必须安装特定的电眼系统,例如是否必须使用防篡改录像系统,但幼儿园在幼培署要求时,必须提供录像协助调查。
对于未遵守监管要求的运营者或个人,幼培署将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拒绝提供所需录像,或篡改、销毁录像的人员,将根据《幼儿培育中心法令》(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Centres Act)受到制裁,最高可被罚款5000元,监禁最长六个月,或两者并罚。
马善高也说,幼培署已推出学前教育行业数码计划(Early Childhood Industry Digital Plan),资助学前中心采用预批数码方案。幼培署目前正与视频分析供应商合作,开发能检测学前中心安全隐患和潜在不当行为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未来可能被纳入学前教育行业数码计划下的预先批准数码化解决方案。
幼培署还将部署人工智能,改进调查过程中对电眼录像的审查工作。
然而,马善高强调,幼儿园的电眼系统仅是确保儿童安全的一部分。运营者首先必须建立儿童安全和福祉的标准操作程序,并确保所有中心和员工有效执行。
其次,运营者还须采取其他监督,例如校长定期巡视、观察员工与儿童的互动。最后,运营者应赋予员工权力和提供举报渠道,让他们能主动向园长及管理团队报告不当行为。
“每个人都必须尽责,共同为幼儿园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