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推动教育和文化传承,到促进交流、帮助新移民融入和加强社区凝聚力,新加坡福建会馆185年来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为新加坡的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国家发展部长、华社联络组主席徐芳达,星期五(11月7日)出席第八届新加坡福建文化节的开幕式,并在致辞中肯定福建会馆及闽属会馆的贡献。
今年为期三天的新加坡福建文化节,从星期五至星期天(9日),在直落亚逸街的福建会馆大厦举行,公众不仅可免费参观“石碑解码:新加坡福建会馆碑刻拓片展”,还可参与亲子工作坊、观看文化表演,并品尝到15家闽属会馆带来的福州鱼丸、蛋燕、红糟米粉、番薯粉粿等地道福建美食。
碑刻拓片展特展展出12幅福建会馆属下庙宇天福宫、金兰庙、梧槽大伯公庙和麟山亭,以及萃英书院和崇文阁的碑刻拓片,让公众得以近距离欣赏以石碑为载体的历史语句,以及先贤事迹,将书法、雕刻、碑刻构造与碑文背景融为一体,触碰福建人在新加坡的文化印记。
配合展览,主办方将在星期五下午5时举办一场文化讲座,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前主任、亚洲研究中心“宗教与全球化”研究组召集人丁荷生教授主讲《石头记:福建会馆属下宫庙碑刻》,分享更多本地石碑蕴藏的历史故事。
今年文化节首次推出拓印、红龟粿工作坊、发糕工作坊和乐学福建四项亲子互动工作坊,让年轻家庭和孩童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体验福建传统文化与手作技艺。
公众也可观赏莆田十音八乐演奏、本地汉诗闽南语演唱、福建布袋戏示范表演等节目。
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蔡其生说,通过这些活动,会员和公众可以了解本地福建社群的历史与传统,感受本地福建文化的精神与温度。“希望这次的文化节不仅能凝聚情感,也能促进福建文化的代代传承,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