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翻修工程的实乞纳水道将试验在墙壁铺设生态砖,可仿照自然栖息地,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空间,同时不影响水道的排洪功能。

为了提升公众的防洪意识,为年底的东北季风做好准备,公用事业局、实乞纳社区紧急应策与参与委员会、Eastwood Ria居民联系网、实乞纳民众俱乐部星期六(11月8日)联合举办社区防洪工作坊。

公用局发布文告,透露实乞纳水道(Siglap Canal)的翻修工程进度。公用局正拓宽和加深部分水道,工程预计最迟2027年11月竣工后,这条通向大海的水道可应付多六成的降雨量,增强防洪能力。

公用局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海洋生态实验室合作,在水道墙壁铺设“生态多样性砖块”(biodiversity tiles)。有关试验将在2028年启动,当局将观察生态砖对水道生物多样性的成效。

根据媒体早前报道,这类由国大研发的混凝土砖,可以安装在海堤上。砖块由26个不同尺寸的楔形岩石池组成,目的是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空间,促进它们在砖块上定居和繁殖。

延伸阅读

气候变化影响降雨 公用局拟用模型测算水库“进账”
气候变化影响降雨 公用局拟用模型测算水库“进账”
实乞纳水道明年拓宽加深 可应付多六成降雨量
实乞纳水道明年拓宽加深 可应付多六成降雨量

这些生态砖可以支持约20至25个物种,包括藻类、双壳类动物、大量海螺,以及一些甲壳类动物。传统的花岗岩海堤大约只能支持10种。

公用局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海洋生态实验室合作,在水道墙壁铺设“生态多样性砖块”(biodiversity tiles)。(公用事业局提供)
公用局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海洋生态实验室合作,在水道墙壁铺设“生态多样性砖块”(biodiversity tiles)。(公用事业局提供)

社区防洪工作坊 让居民提升意识

在星期六举办的社区防洪工作坊上,参与者通过工作坊了解在水患发生前后,能够采取哪些应对措施。他们也学习使用便携式防洪屏障、充气防洪袋等装置。

参与者在社区防洪工作坊上,学习如何使用便携式防洪屏障、充气防洪袋等装置。(张俊杰摄)
参与者在社区防洪工作坊上,学习如何使用便携式防洪屏障、充气防洪袋等装置。(张俊杰摄)

参与者还根据防洪的不同阶段,包括如何预防、应对和恢复进行讨论,分享看法和建议。这些意见会整合入实乞纳社区紧急应策与参与委员会的应急手册,为其他社区提供参考。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高级政务次长吴函燕,和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也是东南区市长及东海岸集选区基层顾问迪内希也出席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