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女儿进入名校就读,妇女在为女儿报读小一时虚报地址,甚至在校方察觉不妥时,继续谎称地址无误,因此被判坐牢一周。

现年42岁的妇女面对一项向公务员提供假资料,以及两项抵触国民登记条例的控状。她早前承认其中两项控状,法官星期四(11月13日)将另一项纳入考量后做出判决。

为了保护被告的女儿,法官谕令媒体不得报道任何会泄露女儿身份的资料,包括被告的姓名和校名。

国家法院法官莎米拉诗里巴蒂下判时说,被告的欺瞒导致女儿获得原本无法获取的入学资格,虽然这仅维持约两个月,但仍浪费学校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多次确认被告的实际住所,造成行政负担和不便。

另外,通过虚假陈述获取的每个入学资格,都可能导致另一名符合条件的孩子失去就读那所学校的机会。即使这在本案中无法被证实,但风险仍然存在。这也对招生框架的公信力与完整性造成潜在危害,影响公众的信心。

延伸阅读

母亲谎报住址让女儿进名校 案展11月下判
母亲谎报住址让女儿进名校 案展11月下判
交流站:确保各校持续招收不同背景孩童
交流站:确保各校持续招收不同背景孩童

法官也指,被告蓄意且有预谋地对当局做出虚假陈述,动机纯粹是为了一己私利,并采取积极的步骤来掩盖谎言,甚至把无辜的租客牵扯其中。她在两个月内至少五次持续且主动重复谎言,连续犯案加重了她的罪责,也反映她藐视法律的态度。

因此,虽然控方要求判处被告罚款1万3000元,但鉴于被告的罪责和罪行的严重性,法官认为有必要判处监禁,以达到阻吓作用。

法官说,通过欺骗手段破坏招生制度将受到法律制裁。尽管父母想为子女谋求最优的教育机会,但为人父母应以身作则,孩子的学习不仅来自言传,更是源于身教,家庭的影响远胜于任何教育机构。

早前聆讯揭露被告是单亲妈妈,育有一名八岁女儿和一名16岁儿子。被告在面判后恳求法官判她罚款,并称女儿每天仍需要她的照顾,不能入狱服刑。

法官听后暂时休庭让被告考虑是否对刑罚提出上诉,被告在与伴侣商量后,向法官表示有意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