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铁线接下来将有计划地关闭较长时间,以争取更多施工时间,让地铁工程人员能够完成必要的维护和系统提升工作,确保地铁维持可靠。
交通部代部长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萧振祥,星期三(11月19日)在新捷运举办的首届国际地铁运营商峰会上致辞时说,迄今为止,当局一直都设法限制地铁系统的维护时段,以优先为乘客提供地铁服务。
“但随着地铁网络持续老化,我们必须稍微调整一下这种平衡,为需要连续维护时段的重大提升工程腾出更多时间。”
由地铁可靠度工作小组委任的五人独立咨询团目前正在新加坡访问。咨询团认为,目前的施工时段太短,并初步建议陆路交通管理局应定期安排分段关闭轨道较长的时间,以确保维护和更新工程能够安全且有效地加速进行。
目前每晚只有约两个小时施工
萧振祥指出,目前地铁维护工作只能在深夜列车结束服务后进行,每晚只有三个半小时的窗口,扣除部署重型设备以及恢复列车服务前须移走这些设备所需的时间,每晚只有约两个小时。
他说,约10年前,当局开始通过地铁“早关迟开”的做法延长维护时间,尤其是在周末,但即便如此也已不再足够。
“我们必须有计划地规划更长的关闭时间,这将使维修工作能够更快完成,对交通工作人员来说也将更安全。”
萧振祥以东西线本月底的地铁服务调整为例说,接下来将有更多这类的计划性关闭安排。
陆交局和SMRT早前宣布,配合丹那美拉地铁站新月台启用,以及东西线年底开始从新的东海岸综合车厂发车,东西线在11月29日至12月8日调整列车服务,四美和丹那美拉站将暂时关闭,公众须改搭接驳巴士或接驳列车出行。
萧振祥说:“我恳请乘客理解,以便我们能够进行必要的维护,享有更可靠的服务。”
须加快采用新技术的步伐和吸引人才加入
除了施工时间不足,萧振祥指出,维持铁路可靠性的第二个挑战在于公共交通领域采用新技术的步伐缓慢。
例如早在15年前就已谈论要引进状态监测系统,以实时收集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工作。但尽管传感器如今的价格已大幅降低,但要改造旧系统以收集数据,仍相当困难且成本高昂。
此外,许多地铁系统面对的第三个挑战是缺乏新血加入的问题。
本地目前有约8000名地铁工作人员,年龄中位数超过40岁。若无法吸引足够的年轻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人手短缺的问题将恶化,尤其当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退休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