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起,“骨髓捐献计划”将扩大病患补助,住在政府医院B2或C级病房,并通过计划成功匹配到本地捐赠者的病患,将自动获得全额的配对化验和干细胞采集补贴。

为宣导骨髓捐赠的重要性,并加大支持力度,非营利组织骨髓捐赠计划(Bone Marrow Donor Programme,简称BMDP)星期六(11月22日)在芬维尔民众俱乐部举办路演活动,并作出以上宣布。

为宣导骨髓捐赠的重要性,并扩大支持网络,非营利组织骨髓捐赠计划星期六(11月22日)在芬维尔民众俱乐部举办路演活动。(谢智扬摄)
为宣导骨髓捐赠的重要性,并扩大支持网络,非营利组织骨髓捐赠计划星期六(11月22日)在芬维尔民众俱乐部举办路演活动。(谢智扬摄)

BMDP自2016年起陆续推出病患补助计划,目前共有四种补助:确认基因配对的化验补助、干细胞或骨髓采集补助、移植相关费用补助,以及移植后津贴。

不过,现有补助结构较为复杂,尤其是干细胞采集费用,采用分级补贴制度,补贴金额取决于病房等级及经济情况等,只有个别通过评估的个案可获全额补助。

从明年1月1日起,这项程序将大幅简化。所有政府医院B2和C级病房,并与本地BMDP捐献者配对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直接享有全额的基因化验和干细胞采集补贴,不再分层,不必额外审批。

延伸阅读

非亲缘干细胞与骨髓捐赠 生命火种点亮希望之光 
非亲缘干细胞与骨髓捐赠 生命火种点亮希望之光 
疫情中跨境骨髓救命 血癌康复者与恩人温馨初见
疫情中跨境骨髓救命 血癌康复者与恩人温馨初见

BMDP将是全球首个全额津贴病患采集干细胞的组织。随着补助范围扩大,BMDP的年度病患补助预算预计从2026年起增至约150万元,比今年多出约40万元。这些资金来自善心人士的捐款。

人力部兼文化、社区及青年部政务部长迪内希致辞时说,骨髓捐赠计划年均收到500份医院的骨髓配型要求,仅五分之一病患成功匹配,其他病患只能漫长等待,令人痛心。

他呼吁更多公众登记捐髓,建设“我们为先”(We First)的社会愿景。“每名病患都有生存的机会,我们须给予他们一切可能的机会去实现。”

骨髓捐献计划于1993年成立,目前超过12万7000人登记捐髓,促成1000多例骨髓移植,并统筹500多例骨髓捐献。今年至今,有4300人登记,组织希望年底达到5500人的目标。

此外,明年起,接受不完全配对非亲缘捐赠者骨髓移植,以及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病患,可申领5万元的移植相关费用和长达12个月的500元每月术后津贴。

捐献者目前有两种捐献方式,除了传统的穿刺抽髓手术外,也可选择周边血干细胞捐赠法(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Collection),通过注射白血球生长激素让干细胞进入血液,再通过仪器从血液提取干细胞,过程与捐血小板类似。

骨髓捐赠计划执行长罗志强受访时说,周边血干细胞捐赠法的侵入性较小,九成捐赠者较倾向这么做。政府目前只补助住院和药物等费用,病患移植干细胞一般得承担1万3000元,若是外国捐献者费用可上看8万元。

“病患无法动用公积金,有的必须借钱或拿出毕生积蓄。新津贴计划将极大支持患者,减轻他们的负担。”

骨髓捐赠计划同日也启动企业合作伙伴计划,设下年底前齐集60个企业的目标,以支持员工成为捐赠者,并鼓励企业举办捐献者招募活动和提供义工假。目前已有26个企业加入,包括高等教育和政府机构。

根据骨髓捐赠计划去年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职场文化影响骨髓捐赠意愿,41%受访者不确定如果自己配对成功,雇主会否提供支持。

罗志强说,曾有两名捐赠者担忧饭碗不保而变卦,甚至不愿意让他出面与雇主洽谈。“希望更多雇主加入提供支持,提高骨髓捐赠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