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次成为东南亚民众心目中最具气候领导力的国家,在推动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上扮演重要角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的欧盟,今年则退居第二。
不过,新加坡民众的看法明显不同。本地受访者中,多数人认为没有任何国家在气候行动上展现足够的领导力,反映他们对主要经济体的承诺与实际行动仍持保留态度。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和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李光耀创新城市中心星期五(11月28日)发布《东南亚气候展望调查(2020-2024)》报告,总结民众对气候风险、能源转型、粮食安全、政策接受度差异,以及各地对气候领导力的期待等六项主要发现。
调查于2020年至2024年进行,共收集7654名亚细安10国受访者的反馈。东帝汶今年才正式加入亚细安,因此未纳入报告。
在气候领导力与气候合作方面,区域态度近年出现明显转变。气候领导力指的是政府、企业或个人在面对气候变化时愿意主动承担责任、采取行动。它包括实际举措,例如推动低碳转型、使用更多可再生能源等。
2024年的调查中,日本首次被评为最具气候领导力的国家,是推动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重要力量。欧盟此前连续三年(2021年至2023年)名列榜首,但今年跌至第二,美国排名第三。
受访者共有九个选项:美国、英国、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和“以上皆非”。
当受访者被问及哪些国家最可能分享气候专业知识、经验和技术能力时,日本、美国、欧盟和中国依序为前四名。
报告指出,日本长期在东南亚提供援助,使它在区域的气候行动形象更为正面。数据显示,日本、欧盟、韩国、澳洲和中国,是东南亚主要的气候资金来源。其中,日本从2020年至2023年提供的双边气候援助超过230亿美元(约298亿新元),但绝大部分属于须偿还的贷款,而非直接拨款。
报告说,日本主张以长期可持续投资,促进当地自主发展,因此直接拨款不足19亿美元;相较之下,欧盟、澳洲和美国是向东南亚提供大量直接拨款的主要国家。
此外,日本于2023年推动“亚洲零排放共同体”(Asia Zero Emission Community),至今已为11个亚洲国家制定碳中和方案,进一步强化它在技术转移与区域气候合作上的信誉。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 仍被视为积极气候伙伴
尽管美国将在明年1月正式退出《巴黎协定》,在2023年至2024年仍被视为“积极的气候伙伴”。这与拜登政府重新加入《巴黎协定》、推出《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亲气候政策有关。
然而,报告提到,随着特朗普政府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并强化支持化石燃料的政策,受访者未来对美国的观感可能会随之变化。
报告也强调,东南亚意识到自身在全球碳排放中的重要性,须积极投入气候行动,同时依赖长期合作伙伴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以加速减排。
新加坡受访者:无国家展现气候领导力
新加坡受访者在2021年仍认为欧盟具气候领导力,但之后几年在九个选项中改选“以上皆非”,成为区域内最不认可任何他国气候领导力的群体之一。
报告指出,这可能反映新加坡受访者更关注各主要国家是否兑现承诺,因此对这些国家都持保留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