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说,随着中国经济降温,全球石油需求增长“急剧放缓”,导致油价跌至三年低点。

国际能源署(IEA)在月度报告中说,今年上半年全球日均原油消费量增加80万桶,仅相当于2023年同期增幅的三分之一。这是自2020年冠病疫情期间石油需求暴跌以来的最低水平。

能源署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在巴黎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而且电动汽车正在以非常强劲的速度向交通系统渗透。”

彭博社报道,出于对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全球最大石油消费国数据的担忧,伦敦市场油价星期三(9月11日)跌破每桶70美元(91.17新元),为2021年底以来首次。利比亚供应的重大中断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与盟友(OPEC+,简称油盟+)的长期限产,几乎没能阻止油价下滑。

明年的前景更加黯淡,即使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油盟+放弃逐步增产的计划,每个季度的石油供应仍将出现盈余。

延伸阅读

报告:到2030年全球石油市场恐面临严重供应过剩
报告:到2030年全球石油市场恐面临严重供应过剩
油盟+延长减产措施至明年底 以支撑国际油价
油盟+延长减产措施至明年底 以支撑国际油价

比罗尔说,能源署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将在本世纪末前停止增长,目前的放缓再次证实了该机构的预期,即“峰值可能即将到来”。

报告称,中国需求在7月份连续第四个月萎缩,其他地区的燃料使用量“充其量也只是不温不火”。在消费者信心疲软导致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北京的石油进口量已降至近两年来的最低水平。

能源署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基本保持不变,预计今年全球石油需求每日增加90万桶,2025年为每日增加95万桶,增幅不到1%。这一预测低于摩根大通(每日增加130万桶)和花旗集团(每日增加150万桶)等许多机构对2024年的增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