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团队研制出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新方案。
新华社报道,中国武汉大学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刊物《科学进展》刊文介绍称,这款新型海绵由废弃乌贼骨提取的甲壳素和棉花制成,具有多孔结构和丰富的表面官能团,能够吸附来自食品包装、纺织品等工业产品中的多种常见微塑料。
研究团队利用灌溉水、湖水、海水和池塘水四种实际水源样本对材料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材料的吸附能力基本不受水中无机颗粒、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及微生物的影响,确保其在实际水域中的稳定性。
研究还发现,这种新型海绵在首次吸附循环中能去除水中99.8%的微塑料,经过五次循环后,去除率仍保持在95%以上,显示出其优良的可重复使用性。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邓红兵说:“由于环境中存在大量塑料垃圾,在数百年内进入陆地和水环境中的微塑料将持续增加。”
“生物质材料是解决水中微塑料污染这一复杂问题有效、经济的方案,这种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制备方式简单,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潜力,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大规模水处理或家用净水器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