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有潜力通过提供更好的个人死亡风险数据,改变人寿保险保费的定价方式。

彭博社报道,慕尼黑再保险公司与分析机构Klarity基于英国生物银行(UK Biobank)10余年的追踪数据,分析了超过50万名志愿者的每日步数、静止与剧烈运动时间、平均心率及睡眠时长等指标,以研究这些因素对健康风险的影响。

报告指出,类似于汽车保险公司通过车载设备实时监控驾驶行为并提供更低保费的方式,这些可穿戴技术也可用于人寿保险行业。通过将详细的健康数据与医疗史及实验室检测的生物标志相结合,保险公司能够提高核保精度。

Klarit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长库珀(Will Cooper)指出,消费者每天都选择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分享给各种应用程序和健身平台。他表示,这些数据的潜在可得性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加精准地划分风险,提升核保水平。

研究表明,每天步行7000步以上的人,无论身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或吸烟状态如何,其死亡风险显著降低。即使是吸烟者,如果步数达到这一水平,其死亡风险也低于步行少于5000步的非吸烟者。此外,在步行达到目标步数的情况下,超重人群的死亡风险甚至低于步数较少的“正常”BMI个体。

通过引入健康数据,保险市场有望覆盖此前被认为难以投保的人群,但同时也可能对某些人形成限制。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可能推动保险费率从传统固定模式转向基于健康活动水平的定制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