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柔佛水灾情况逐步好转,星期六(3月22日)上午已有16个救灾中心关闭,灾民人数略有下降,但受灾人口仍过万。截至下午2时30分,多个地区仍处于受灾状态。
《南洋商报》引述社会福利局天灾信息说,截至中午12时27分,柔佛受灾人数为1万1203人,涉及3516户家庭,他们在全州78间救灾中心栖身。相比上午8时的1万3089人,灾民人数呈下降趋势。
目前,受灾的六个县属分别是新山、峇株巴辖、居銮、古来、哥打丁宜及笨珍。其中,新山灾情最为严重,共有5296名灾民安置在27间救灾中心。
此外,受水灾影响,柔佛州仍有三条道路禁止通行,包括哥打丁宜的芦古支那路(Jalan Lukut Cina)、马威旧路(Jalan Mawai Lama,燕屋旧路段)以及昔加末冶美路(Jalan Jabi)至武吉登布隆(Bukit Tempurung)的路段。
六座5G电信收发站受影响
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指出,柔佛州内共有六座第五代通信系统(5G)电信收发站受水灾影响,其中五座在新山,另一座位于笨珍。
“这些5G电信发射站是因为断电而受影响,不过没有影响4G网络服务。我们会继续观察情况,相信这些电信塔会在电供恢复后重新运作。”
张念群也是行动党古来区国会议员,她星期五(3月21日)回到选区,巡视位于士乃大马花园民众会堂的临时疏散中心后,在记者会上讲话。
另外,《中国报》引述她说,电讯公司在2024年11月至今年2月10日,一共发出800万则天灾预警手机短讯给用户。她呼吁民众保持警惕留意所接收的天灾预警短讯,以免发生不愉快事件。
城市发展也加剧灾情
专家分析,此次洪水主要由东北季风带来的强降雨所致,城市发展导致的排水问题与泥沙淤积亦加剧灾情。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土木工程学院高级讲师兼水力与水文专家诺依丽莎博士接受《东方日报》访问时指出,根据气象局观测,此次洪水主要因东北季风带来的强降雨。
她引述国家水灾预测及警报中心(PRABN)与水利灌溉局(JPS)的数据说,柔佛州多个地区的降雨量每小时超过80毫米,水利灌溉局将超过60毫米的降雨量列为特大降雨。
“此外,连续两日的豪雨使土壤与河流无法吸收大量雨水,导致地表迳流(runoff)增加,河流水位迅速上涨。卫星与雷达数据显示,可能存在类似‘婆罗洲涡旋’(Borneo vortex)的气旋天气系统,这类气候系统通常会增强降雨,导致极端天气。不过,这有待气象局确认。”
柔佛州务大臣哈菲兹星期四召开水灾紧急会议时说,部分地区的降雨量高达150毫米,远超过平日的平均20毫米,加上约3.0公尺高的涨潮现象,使洪水问题更加严重。
诺依丽莎受访时指出,建设工程产生的泥沙与排水系统阻塞有关,从洪水的黄浊水色可见,这些沉积物不仅来自建筑工地,还可能来自种植区。
“此外,垃圾堵塞河流也是导致排水不畅的因素之一,若道路与基础设施的设计未充分考虑排水需求,也可能加剧洪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