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毫不妥协地回击美国加征关税也就是几天前的事,但随着中美双边贸易崩盘,石油市场的一个角落已经陷入了危机。

因为无法再卖给中国,丙烷(propane)在美国市场价格暴跌——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最大丙烷客户。中国买家急着寻找替代来源,但正在被贸易商“趁火打劫”。丙烷是一种液化石油气(LPG),可用于取暖和生产塑料制品。

两国在LPG市场上本该是一对好伙伴。受益于页岩油革命,美国的产量飙升,中国也顺势提高了塑料产能。直到上周,这些工厂都还在给一台严重依赖美国消费者的出口“机器”供应原料。但现在,这一切都被快速升级的关税搅翻。

中国丙烷进口商疯狂地想要脱手他们再也负担不起的美国货,换成其他来源的供应。但据贸易商称,他们得到的换货报价是每吨130美元左右,约是他们愿意支付的价格的四倍。

受影响最大的买家是丙烷脱氢(PDH)工厂,他们用这种原材料生产丙烯——塑料生产的基础。在中国经济放缓,产能又大幅增长的背景下,行业的利润率本已非常微薄。

延伸阅读

关税政策引经济担忧 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下调
关税政策引经济担忧 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测下调
美将对中资船舶征费 业界警告全球运费恐飙升
美将对中资船舶征费 业界警告全球运费恐飙升

液化石油气贸易快速增长

美国LPG对华贸易近年来迅速增长,达到了每月10亿美元(13.16亿新元)。中国去年60%左右的进口来自美国,是第二大供应国阿布扎比占比的近四倍。此外,贸易商们称,中东货经常把丙烷和丁烷(butane)混在一起,而后者不太适合用作中国工厂的原料。

彭博社引述挪威公司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 AS)说,中国东部沿海PDH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去年年底产能达到近2200万吨,大约是四年前的三倍。

研究公司称,按125%的进口关税算,上周他们每加工一吨美国丙烷,就得亏770美元。但睿咨得能源分析师马尼什·塞瓦尔(Manish Sejwal)指出,假设每吨调换价格是30美元,那么换成加工中东货就会有一点赚头。

与此同时,花旗集团说,美国出口商也开始在欧洲寻找新买家。睿咨得认为,如果价格进一步下跌,印度或成为另一个可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