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情

公民“被失踪”被拘押反应不强烈<br>学者:依赖中国 欧盟失底气

字体大小: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说:“在人权和政治的问题上,欧洲越来越没有底气。以前中国有求于欧盟和欧洲国家,现在基本上是反过来,欧洲国家更多的是有求于中国,尤其是经济和全球事务上,欧盟不可能拿什么作为条件来对中国施加压力。”

游润恬 北京特派员

yewlt@sph.com.sg

针对欧盟公民在中国“被失踪”或被拘押事件,欧盟及欧洲政府的反应没有过去强烈,受访学者指出,欧盟基于在经济和国际合作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在人权问题上就变得“越来越没有底气”。

欧盟驻华代表团昨天在北京召开记者会,介绍欧盟今年要在20国集团、世贸组织谈判、一带一路战略、国际治理等多领域与中国展开的合作。

进入提问时间时,有记者列举瑞典籍非政府组织(NGO)人员彼得·达林(Peter Jesper Dahlin)被拘捕、香港铜锣湾书店负责人桂敏海(瑞典籍,香港称桂民海)和李波(持英国护照)“被失踪”,以及法国《新观察家》周刊记者郭玉被驱逐的事件,问欧盟公民在中国的行为和言论自由受限是否已成为新常态。

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驻华大使石泰嵋(Hans-Dietmar Schweisgut)回答说:“我们希望目前还不算是新常态,但这个趋势非常令人担忧,我们深表关切。”

也有记者质疑,欧盟近年较少通过公开交涉回应人权问题,而是选择进行幕后对话,结果却是欧盟公民自由受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欧盟的政治及社会精英认为,欧盟与中国展开多年的人权对话完全失败。

他说:“欧盟知道改变不了中国了,人权对话已基本上流于形式。中国不会像以前那样认真对待欧盟和美国对它在政治、人权、社会管理方面的指责。中国领导人知道,反正你拿我没办法。”

李明江说:“在人权和政治的问题上,欧洲越来越没有底气。以前中国有求于欧盟和欧洲国家,现在基本上是反过来,欧洲国家更多是有求于中国,尤其是经济和全球事务上,欧盟也不可能拿什么作为条件来对中国施加压力。”

在最新一起涉及欧盟公民的事件中,中国官媒新华社和央视前晚报道和播出达林的“供述”,并指他伙同中国律师经营“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的非法组织”,妄图改变中国社会制度。

对于达林是“西方反华势力安插在中国的眼线”的指控,瑞典驻华使馆新闻官加布里埃拉昨天回答本报询问时说:“我们注意到媒体的报道,没有可补充的。”

她也向本报证实,瑞典使馆人员16日见了达林,其状态“算是不错”,并能获取所需的药物。

“反华势力”是很宽泛的词

李明江解释,“反华势力”是被中国官方、媒体和公众用得很宽泛的词。在中国国内政治制度、民权等课题,以及涉及台湾、新疆、西藏等中国核心利益的课题上,提出指责或批评的国际NGO或外国政治势力及团体,都可被中国定性为‘反华势力’”。

他说:“贴‘反华势力’标签的政治目的是为了赢得中国国内民众的支持,同时也向境外其他组织和势力传递信息:如果继续做某些事或发表某些言论,中国就会认为你是反华、不友好,以后你在中国就会受到限制,或面临类似的结局。”

他指出,外国人能参与中国政治社会活动的空间不大,国际NGO在西方国家发动民众力量改善政策的做法,不适用于中国他观察到,中国政治氛围最近一两年在收紧,中国对国际及国内的NGO都一并加强管理,本案主要是在这个大环境发生的。

李明江点评达林案说:“从程序来看,如果他的组织真的没有在中国登记,那严格上已违反中国法律;不过从活动性质来看,中国为NGO活动定性的标准,跟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家不一样。”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