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共享即时情报 避免激化两岸情势

字体大小:

来源:联合报

作者:张竞

本月8日《金融时报》报道声称,台湾透过对美采购MQ-9B型无人机所侦获之即时情报,将与美国及日本共同分享。报道同时指称,此项计划是由美国主导,期能加强相关盟友协调合作,共同因应中国大陆攻略台湾。并且更提到台湾与美国正在积极建构“共同作战图像”(COP: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以便作为大陆沿岸机舰动态情报分享平台。

针对诸多媒体有关周边军事动态、军备系统研发、对外军事合作、军购进程以及情报作业报道内容,台湾国防部经常会以事涉机敏为由,发布新闻稿强调“不予评论”、“不予公布”或是“不予对外公开说明”,甚至还会特别加上“循例”两字,以大打哑谜手法配合太极拳,作为应对媒体捕风捉影与政治炒作标准处置策略。

但是针对6月8日《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台湾和日本将分享海军侦察无人机即时数据”,国防部却主动发布新闻稿,以不点名方式,表示“对相关臆测内容并无所悉,吁请善尽查证责任,避免误导视听。”此种新闻稿论述相对强硬,确实是与平日应对媒体基本原则有所不同,如此差异究竟玄机何在?

其实有许多西方政治评论者,经常会以“就官方立场予以否认”(officially denied)用语,来嘲弄政府机关在撰写新闻稿时,往往会因许多用辞暧昧,反而弄巧成拙搞成欲盖弥彰,让社会更加认为官方刻意否认,根本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些媒体专家更是认为,官方愈是积极否认,反而会更让民众认定某些捕风捉影绘声绘影传闻,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必然是事出有因,而且也点到痛处,所以才会让官方恼羞成怒,积极表态加以否认。正因如此,政府机关在面对媒体报道或是查询时,要如何拿捏不予理会与证实,或是积极表态严正否认,有时确实是会发生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状况。

特别是就当前台湾社会政治文化来看,政坛中国安高层在处理公关危机时,经常会隐身在幕后,指示由下属部会与机构代为上阵,以便应对媒体查询与负面报道。正因如此,究竟由国安体系下属单位所发出之新闻稿,能否代表具名发布单位政策立场,还是代替国安团队上级当挡箭牌,媒体工作者有时都会产生不同解读。所以只要新闻报道不再延烧发酵,能够在发布新闻稿后降温止血停损,通常台湾社会也不会再有人回头去继续追查原始报道真伪程度。

但就国防部针对表面上总部位于英国伦敦,又以英文全球发行,但实际上却百分之百是由日本东京《日本经济新闻》控股主导之《金融时报》,以“对相关臆测内容并无所悉,吁请善尽查证责任,避免误导视听。”强势回应看来,显然是对报道内容相当不快;但从另个角度来看,以此等规格应对,是否亦有可能是来自国安高层授意,避免让此等资讯激化当前两岸情势。

基本上蔡英文政府相当配合美国政策,而美国拜登政府目前正积极寻求与北京对话,在此种状况下,显然在报道原文中曾经18度提到日本,而此份报道却是由驻新加坡与华盛顿记者主笔,再搭配驻北京与东京记者共同完成,思考《金融时报》后台老板为《日本经济新闻》,整个新闻报道处理脉络更是耐人寻味。

更重要在报道中,记者曾经点名台湾总统府、国防部以及日本防卫省,再加上美国国防部对此事如何表态;但前述各方若不是拒绝回应此事,就是直接单刀直入地加以否认,因此更可证明此份报道可信度相当低。

经过前述分析后,实在会让人感到,对华盛顿目前针对北京各项外交斡旋努力来说,该报道显然是有些搅局。而国防部是否因此才会未曾循例不予评论,反而是以积极强硬态度,应对《金融时报》如此捕风捉影报道。若此举是国安高层配合美方专门下达指示,确实是不无可能。至于真相是否如此,恐怕局外人永远无法获知答案;但《金融时报》在这份报道上算是自讨没趣,显然是可以确认!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