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丽:巴刹人

字体大小:

晚餐时间

难得陪妈妈逛巴刹,无意中得知自己“被认识”好久,内心有些欢喜,有些矛盾,但更多的是喜欢巴刹里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相识和真挚的信任。

坦白说,上巴刹不是我常做的事,连自己都记不起上一次光顾巴刹是多少个月前的事。住家附近的巴刹规模不大,也就十来个摊子,但应有尽有,最佩服一个售卖杂货的安娣,看上去年近七旬,但老当益壮,“独当一面”看顾着一个售卖各种糕点粿、干货、杂粮等等琳琅满目又十分繁杂的档口。她不仅牢记售价也清楚知道货物的储藏处,独自打理档口可说游刃有余。虽光顾过几次,内心也十分佩服,但每次来去匆匆,除了买卖的交流外不曾和她多说一句。

那天,我并非有意但那么凑巧就站在她的档口前等着帮妈妈拎东西,脑筋还在神游时突然听到有把亲切的声音发问:“你是那个在报社工作的吗?”

我环顾一下周围,没见其他人,就满脸疑惑看着她,明显在问她,你认识我? 安娣笑着说:你妈常提起你呀,大家都认识你。

喜欢她的爽朗与义气

我的脸刷的一下涨红了,心想还好自己没在她档口前失态抠鼻子,打哈欠,也在暗自责怪母亲怎么随意在背后介绍自己的女儿。

当下与她寒暄说了几句。安娣白发苍苍,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还说得好像认识我许久似的,听她说起我从事媒体行业、喜欢运动……我担心她说出我的“一生”,笑着打断问她为何一把年纪了还要工作。

她话题一转,就说两个孩子虽然都希望她退休,但她喜欢依靠自己,省得每月等孩子给生活费。

她说,有朋友含辛茹苦养大儿子,如今他月入一两万元,本以为可享福,但孩子以忙为借口,总是有一月没一月的给个百元象征性的生活费,说什么老人家不需要花那么多钱。

她指着档口前的一些糕粿说,那些是朋友在家里做好了,拿到档口寄卖,“我在这里看着,也可以帮帮朋友。”

我当下不由自主喜欢上安娣的独立、爽朗和她的江湖义气,掏了钱买了一些肉骨茶包和干粮,心想着日后要多多光顾,此时,我妈刚好来找我,安娣仍在说着:“你妈经常提起你还给我看过你的照片……”

除了买卖还可话家常

担心两个安娣打开话匣子后停不了,我拉着妈妈离开,她还是不忘回头对安娣说,改天再来跟你买东西,接着,轮到她开始跟我介绍那安娣卖的东西价格十分公道,买多一点还会主动折扣一点,是可以信赖的商贩……

本是陌生的两个人天天这么三几分钟的接触,竟也变得那么熟悉,除了买卖还可话家常。

其实生活本就离不开沟通和交流,只要愿意开口,每个人都可以是聊天的对象,这次不小心得知巴刹安娣“认识”我很久了,我也在三两分钟的交谈里对她有了一点了解,我想这就是巴刹的可贵之处,通过每天短暂的没有隔阂的买卖接触,让彼此的生活暂时交错,没有造作,没有虚假,有的都是真真切切的生活交流。

当时代的进步慢慢将城市人推给冷气超市和自动收费机后,巴刹里的这种信任和交流更显得弥足珍贵,因为认识了安娣也因知道自己“被认识了”,我更有理由喜欢巴刹这个被称为嘈杂的地方了。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