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站:忆尊重华文源流的友族校长

作者1968年到笃行中学华文部执教。 (档案照片)
作者1968年到笃行中学华文部执教。 (档案照片)

字体大小:

蓦然回首,我年轻时的20个春秋,在当时的混合邻里中学度过。邻里中学的学生来自华巫印三大族群,天天听念信约,烙印心中,耳熟能详。

最初的信约誓言是在第一节课念诵的,负责老师面向悬挂在课室里的国旗,华文和英文源流的学生分别用华语和英语念诵。

说到这一幕,不禁想起三位友族校长:师资训练学院的多莱三美(Doraisamy)、笃行中学的耶·克·释迦牟尼(A. K. Sigamoney)和尚育中学的尤·金·维杰辛哈(Vejaysingha)。

高中毕业后,我到巴德申路师资训练学院修读教育文凭,早上在师训学院上课,下午到笃行中学教书。

师训学院院长多莱三美是印度裔,他对不同源流学生一视同仁。当时来自华校的师训生因受到尊重而感到自豪,大家在和谐的大家庭氛围中学习,没有任何异见及愤懑。

在师训学院受训期间,我被指派到仰光路笃行中学教书。当时掌校的是锡兰族裔的释迦牟尼,他对待中英文部公正平等。他总是穿白色长袖上衣及深色长裤,风度翩翩。每逢周会,他身边总有一个深谙华语的教师陪同,现场将英语翻译成华语。虽然耗时费事,但是对华文源流师生很有帮助,达到沟通交流了解的目的。虽然中英两种源流同在一个屋檐下,但是没有明显的分野。

当时笃行的规模不小,单单被派到这所学校的受训华文教师,加上华文部主任及同事,第四/五届总共有将近10人。大家总是觉得脸上有光,都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一分子,能感受到笃行实践了“不分种族、言语、宗教……”的伟大目标。

我的同批师训同学有几人被派到尚育中学,他们遇到南亚裔的维杰辛哈校长。尚育与笃行的周会以同样方式举行,学校的华英文源流管理相近。尚育的华文源流一样受到重视,与英文部均衡发展。

三位不是华裔的校长都非常尊重及崇尚华文华语。思之怅然,再思黯然。

我的小学教育在菩提及道南完成,当时菩提小学的符书銮校长及道南的陈毓灵校长秉持华校传统办学,注重双语的策略及方法,每周规定若干天全校讲华语。当时其他的小学如培群、培青等,都非常注重双语,没有出现华文教师“全程用英语交流”之现象。

当时的校长有两种签名模式,英文公文用英文签名,华文公文则用华文签名。如此治学办校方式,从来没有人提出异见,还得到社会及学生家长的认同认可。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