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不太宁静的海

字体大小:

时不时会读到影话、网友给某电影一句“连故事都讲不好”的差评。英国电影《余晖时光》(Aftersun,又译《晒后假日》)或许就是这一类貌似语焉不详的电影。可它恰恰挑战观众的固有观念——谁说故事一定要讲清楚?正是对关键背景信息作简约、留白的处理,反而让作品揪心迷人,令人咀嚼再三。

电影用各种细节,缓缓营造出跟片中带着11岁女儿到土耳其度暑假的爸爸相关的两大悬念。一是爸爸似乎心中有苦,却若无其事地跟女儿互动──到底是什么苦事?二是暑假结束,在机场含笑挥别女儿后(可能夫妻已离异,女儿跟妈妈──电影同样不明言),爸爸还活着吗?还有,爸爸右臂敷石膏是怎么啦?直到影片结束,谜底都没有揭盅。

敏感少女“无视”爸爸的苦

同样卖关子的是全片的叙事主体。一开场是父女入住海滩度假村,两人的假日体验在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和当时女儿借用爸爸的DV(数码摄像机)拍的画面交替呈现之下,娓娓道来。直到影片中段,才跳接到“现在”,竟是已31岁的女儿,原来正在回忆、重构20年前,跟现在的自己大致同龄的爸爸相处的夏天;之后很快又跳回原叙事线,把剩下的度假经历讲完。

如果说影片是以女儿的观点叙“忆”,怎又穿插电影作者的“上帝全知视点”?如女儿不在场或没看见的爸爸的经历、爸爸的痛?从电影细节揣摩女儿当年的心理状态──女儿初长成,跟爸爸亲密互动,没大没小(爸爸外表年轻,倒像是男闺密,还被误认为兄妹),但把她敏感的少女心思放在成人世界的那些事,“观摩”、艳羡度假村中青少年男女的打扮、举止、亲热,却对爸爸的苦毫无觉察。

而今,女儿重拾记忆碎片,用想象来补叙有关爸爸的缺口──心中有憾?有愧?爸爸给了她一个美好的暑假,却把自己的苦藏得密不透风。如果自己早觉察,能不能扶爸爸一把?回到上述的悬念,暑假之后机场一别,是父女的最后一面吗?观众可猜测,难道爸爸在别后就离开人世(片末镜头的一个可能解读)?或者他在20年后的现在才死去,女儿翻看爸爸遗下的DV录像带,与自己的回忆重新整合,才发现他的不对劲?

影像叙事功力令人惊艳

《余》是作家Charlotte Wells执导的首部电影长片,其影像叙事功力却令人惊艳。如把DV画面穿插在专业电影摄像之间,像素化而经岁月磨损的画面,隐喻对记忆的真实度、细腻度的辩证,也隐喻现在的女儿是爸爸的解码者。父女同住的度假村客房里,摄影机往往是透过门框、落地窗框拍摄爸爸的身影,甚至是关着的电视荧幕上的模糊倒影──爸爸在那儿?爸爸不在那儿?女儿难以一窥爸爸的全貌。

导演又在多处安插超现实的夜店舞池画面。其实开场不久31岁的女儿就在第一个舞池画面中一闪而过(她闭着眼睛,切换DV画面倒带,陷入回忆),之后的画面有父女(31岁)忧伤共舞,有女儿试图穿过人群拥抱爸爸而不成……舞池的画面成了这段连接“心理过去”和“心理现在”的媒介。

这一切精妙的处理,以片末一个高潮般(不是情节的高潮,而是影像风格化的高潮)的长镜头作结。在暑假叙事结束之际,导演剪入爸爸在机场送机时所拍摄的女儿进入闸口,顽皮地向镜头道别的DV画面。镜头往后推,观众才发现那是在电视机上放映DV的画面;镜头缓缓往右摇,是31岁的女儿独自在沙发上默默看着这段DV;再右摇,超现实地联结到“上帝全知镜头”拍着刚目送女儿消失在机场闸门的爸爸关上DV,落寞而满足地微笑,转身离去。现实与想象、DV与记忆画面、过去与现在的边界模糊化,导演以视觉描绘31岁女儿的柔肠百结,传神得令人悸动。

11岁时的女儿尽管不够了解爸爸,却也心知爸爸真心疼她,还顺着她追求己好,形塑了她一生所走的路。爸爸爱打太极,见女儿跟度假村里一群陌生少男打桌球,没阻止她,回房后教她防身术,她有点不甩。后来夜里跟爸爸拌嘴,负气出门闲荡,被一男生从后拍肩,下意识使出爸爸教的防身术。后来她也跟爸爸一起练太极。《余》片之美,正是父女间如太极推手般圆柔互动的叙事手段和节奏,成就诗意的电影境界。

《余晖时光》将在今年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放映,读者可透过www.sgiff.com查询详情与购票。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