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海 相看两不“怨”?

字体大小:

本周影评

《分手的决心》(Decision to Leave)让韩国“犯罪心理艺术片”导演朴赞郁初夺康城影展最佳导演,也让嫁到韩国的汤唯横扫五个影后奖项,剧中有人自我介绍:“我是她的新任老公。”在这种题材的电影里,台词宛如黑色幽默,因为新任老公们通常不得善终?

按朴赞郁的说法,这出故事属原创的电影,只因为他和编剧想把女主角设定为华人,才想到早有合作念头的汤唯,于是剧本发展下去,女主角宋瑞莱的设定与汤唯的处女/成名作──《色·戒》里的王佳芝隐隐重叠。《色》的佳芝是为国捐“躯”(献身,最后献出生命)的正面角色,《分》的瑞莱却是为了埋葬秘密而造次的“蛇蝎美人”。

就如《色》不是一般的特务情色片,《分》也不是一般的桃色悬疑片。一般观众若以对类型电影套路的既定印象来解读角色心理和行为,不免只看到表面,甚至误读。

王佳芝、宋瑞莱“演”很大

王佳芝身为特务,对汉奸易先生施以美人计,最后却救了易先生,只因她居然爱上了他吗?或许是,但这只是角色心理设定的其中一个层次。《色》开场不久,王佳芝还是大学生时,参演了舞台剧,显然特别享受演戏这种众星拱月、光鲜亮丽、不用做自己的感觉(但也不能简单诠释为爱慕虚荣)。后来她在沦陷的上海粗衣素颜、一身风尘地挣扎求存,终究逮到机会,被地下组织吸纳,假扮小资少妇,重新以粉黛娥娜之姿站上色诱又能被呵护的“舞台”。只是,当汉奸终于掉入陷阱时,王佳芝似乎忽然觉得,这个舞台就要坍塌了;电光火石之间,空虚感袭来,终究使她跟着感觉走,灯蛾扑火。

而宋瑞莱也“演”很大,《分》里一出场就在首任老公的停尸间,对男主角刑警李海俊说的第二句话是:“我的韩语说得不好。”全片中,她时装时不装,当中多次使用手机简信,韩文打写速度飞快,或者在讲韩语时用词精准。当她被列为嫌疑人及后来“脱罪”,跟海俊从“公事”(被调查)到(柏拉图式)私交,什么时候演,什么时候真,教人摸不清。甚至到了片末,演是为了成全真(心)?瑞莱引海俊到山上爷爷的坟前,若无其事地对爷爷说带了个可靠的男人,然后跟他拥吻,象征式行了(演出了)婚礼。

佳芝和瑞莱看似一正一邪,却都是被父权男权社会形态拨弄的女人,搭建了作为“男权陷阱”的舞台,最终却都因为走到戏我不分的地步,意外地被舞台呑噬。但天知道她们是否为自己能成全对方而甘之如饴?

当然,解读《分》,不能只谈瑞莱。《分》是朴赞郁利用电影类型而又颠覆类型的又一力作。影片的各个层面,从心理描写、视觉隐喻、场面调度、蒙太奇,到配乐、服装道具的使用,拆开来看是机巧处处,揉合起来更浑然天成。海俊的角色设定也堪另外为文解析,尤其是他对瑞莱的心态(以他跟发妻的关系为对照组)的递变,可堪琢磨。

山海意象贯穿全片

但全片以山、海的意象贯穿,操作如何,仁智互见。海俊如山,冒似刚直实有软肋;瑞莱若海,时而宁静时而澎湃,心思叵测。影片被分为相隔13个月的前后两段;前半段指向山(“首任老公”坠崖身亡,等等),后半段指向海(“新任老公”死在海滨豪宅的泳池里,以及片末某角色以海为归宿等),两段之间有许多关联却又对仗的细节。瑞莱在赴韩前照护病榻上的奶奶时,读的是《山海经》;她有句台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不是仁者,所以我乐水。”海俊初次在警署盘问瑞莱时叫外卖,寿司盒上有山、海的素描。

西方论者大概抓不到这些文化性指涉的意象,几乎没有一篇影评解析这些意象。但懂得这些的东亚人,尤其是华人,会不会觉得有些蓄意安插的指涉有点堆砌、刻意?

不过,这个概念,又进一步地通过各种视觉隐喻来暗示男女主角互打心理战到终究交心。全片一再出现各种或直或曲的波纹,在墙上、寿司盒上、心电图上、测谎器屏幕上……直到最后一幕,一波波海浪冲刷着原本隆起的沙堆,抹去了山与海的界线。

《分》目前在The Projector不定期公映。

LIKE我们的官方脸书网页以获取更多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