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对阅文集团不熟悉,但对阅文旗下新丽电视2024年出品的《庆余年第二季》《与凤行》《玫瑰的故事》应该不陌生。今年1月,阅文集团在滨海湾金沙举办“全球华语IP盛典”,王鹤棣、林更新、林一、张雨绮和宋轶等多位中国艺人到场,星光熠熠,IP盛典也是阅文着力打造全球IP的重要一步。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12月初来新,出席亚洲电视论坛与市场(Asia TV Forum & Market,简称ATF),针对中国串流媒体市场的行业状态和并购进行对谈,之后接受《联合早报》的专访。
阅文集团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数字阅读为基础、IP培育与开发为核心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今年6月,阅文集团与新加坡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侯晓楠告诉本报,双方合作缘起于年初的“全球华语IP盛典”,这个盛典首次在中国以外的地方举行,大获成功,时间点又恰逢新加坡疫后开放中国旅客免签前夕,相等于为免签以及当时即将到来的春节做了一波广告,对于阅文集团与新加坡旅游局带来双赢局面。
此次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探讨未来一些IP与文旅方面的合作。侯晓楠说,在中国,IP加文旅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像《与凤行》在浙江仙都拍摄,剧中的行云小院布景就永久放在那儿,后来变成网红的打卡景点。一些中国剧,其实就是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市。”他指出,新加坡有很多特色景点,盼未来能跟旅游局展开深入的合作。
除了IP的输出,中国内容的出海包括境外合拍、打造海外原创内容。侯晓楠说,此次ATF跟一些合作伙伴进行交流,除了会继续将影视剧直接输出,有的IP可考虑跟海外的伙伴合拍成剧集或做本土化改编。这是否意味着下来观众能在阅文IP改编的影视作品看到新加坡的景点?他淡笑回:“期待啊!新加坡就是太贵了,成本有点高,哈哈。”
实际上,阅文在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支持下已在本地设立海外总部,阅文的海外文学中心也落户狮城。
侯晓楠表示,无论是首次举办的跨年音乐节、IP盛典,或是下来春节期间在金沙举办的IP主题市集,这些活动提供不同的IP体验,期待未来能在新加坡打造一些IP相关的节日。“我们不只希望推动文学的出海,也希望IP层面上的周边衍生品售卖、各种活动等能有更多商业模式的创新。”
提及衍生内容的授权与合作,侯晓楠指出,“谷子”热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风潮,越来越多用户,尤其年轻人,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随着影视内容的出海,衍生品在海外有一定的市场,“我们做过调研,东南亚的市场有非常多阅文IP的粉丝,这些市场对于这些‘谷子’非常热衷,所以我们在跟海外的合作伙伴做一些渠道的搭建,希望把更多中国IP的周边销往海外一些市场。”所谓“谷子”是goods(商品)的译音,指的是玩偶、卡牌和徽章等一部作品的衍生品。
坐拥故事好源头 网文影视化考量有二
比起韩剧、日剧或美剧,侯晓楠谈到中国剧的优势时说,日韩剧一般是原创故事或改编自动漫、漫画,而中国剧大部分改编自网文IP,“因为有阅文,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源头。”
他表示,这两年中国剧的整体品质不断提升,题材越来越多样化,题材新又多是中国剧的特点,“我觉得还是要让大家不断看到一些新的故事,尤其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钻,一定要能够不断超越观众的预期。我们有这么多作家,他们有非常多脑洞,写的东西也越来越刁钻,若未来能不断改编成影视作品,就能不断提升中国剧在全球的竞争力。”
至于网文影视化有哪些考量,侯晓楠说,一是看网文作品的用户数据,若有大量的粉丝愿意付费、点赞或购买,说明作品已经累积一定的粉丝量;二是作品的故事与类型适合改编成什么样的作品,比如《庆余年》《赘婿》适合影视改编,需要大量特效或世界观架空的作品不容易影视化,或会尝试用动画方式呈现。
以颁奖形式总结2024年,加码记者侧记揭采访幕后花絮。看“娱乐大讲”,通过投票一起来讲。
未来长短剧势必融合 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工具
近年短剧来势汹汹,阅文2024全年预计上线的短剧项目过百。
谈到如何在拥挤的短剧赛道突围时,侯晓楠表示,阅文对外有大量的授权作品,相信未来在短剧领域也会有更多来自于阅文IP的一些改编。他指出,短剧的发展这两年比较快,一开始的质量相对比较低,现在短剧正在从一个重量到重质的过程,未来会出现一些精品化短剧,这也是阅文发展的一个方向。
侯晓楠提到今年上线了三部由《庆余年》衍生的短剧,效果不俗,在通过长剧说好IP的故事的同时,也通过短剧呈现支线的故事,“短剧更重剧情和剧本,未来阅文会成为一个短剧剧本孵化的中心,把更多已在网文基础上非常出色的故事大量改编成短剧剧本,再授权给行业的合作伙伴。”
侯晓楠相信短剧的趋势并非昙花一现,未来长短剧势必会有一些融合;像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等长视频平台陆续开启短剧频道、购买短剧,他相信中国短剧平台接下来也会拍长剧。无论如何,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讲故事的方式,核心还是好的故事,“有些故事还适和用长剧或电影方式来表现,有些情绪特别浓缩的,就适合通过短剧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