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营运的本地商家,不会因为新马两地恢复通行而显著改变当前的营运方针,因为科技便利已让业者无须如疫情前那般频密实地视察,当地员工如今也更能独当一面。

面对冠病疫情多变,有受访业者在本地设立新生产线分散风险,并寻求通过自动化生产以提高产能。

本地手工家具制造商Danovel和有机废料再循环技术公司Biomax皆在柔佛设立据点。

Danovel在新山的厂房共雇用14名员工,负责量产。公司第三代负责人袁颖志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新山厂房的员工在疫情期间都能独立作业,我已不用像疫情暴发之前每周进去察看一两次。”

Biomax在北干那那设立研发中心,共有六名员工。

公司创办人沈应仲受访时坦言,虽然他过去两年无法到邻国实地视察,只能透过电话和视讯会议联系,但这让当地的研发团队更加独立。

本地创立逾60年的老字号点心制造商新美兴(Sin Mui Heng)在新山设厂已有20多年,目前在当地聘雇40名员工。

尽管新马恢复正常的陆路通行已一个月,新美兴运营总监郑东伦表示自己仍抽不出时间去新山一趟,但这并没有对公司业务造成阻碍,因为科技便利,他已可远程监督当地厂房的运作。

虽然现在新马通关恢复便利,他说,为了维系品牌优势,公司继续以新加坡为主要生产基地,新山厂房作为后备,并没有进一步扩充的打算。

奶瓶制造商Hegen 改变战略本地设新厂

本地奶瓶制造商Hegen的生产基地原本在马国,但疫情促使公司改变战略,去年决定在本地设新厂,并投资和开发高价值的创新产品。

Hegen创办人兼董事经理曾毓文受访时透露,除了获得政府鼎力支持,本地拥有支持创新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最重要的是,“这使我们生产线多元化,不会过度依赖一个地方。”

她指出,公司在疫情期间一直面对严重人力短缺的问题,虽然多数国家的边境已重新开放,但疫情毕竟还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促使公司加快对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投资。

曾毓文说:“本地厂房计划在2022年底之前实现完全自动化,它不仅能大量生产现有产品,也包括新产品。”

袁颖志表示,Danovel去年通过企业发展计划(Enterprise Development Grant)斥资5万元购入自动化布料切割机,这使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生产力甚至已超越新山厂房。

为了解决人力短缺,公司之前借助招聘奖励计划(Jobs Growth Incentive,简称JGI)聘请五名本地员工,他们都是中途转业人士,目前负责电子销售、家具制造及研发。

Danovel的本地厂房目前共聘雇30人,公司订单近日显著增加,最早的交货期已排至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