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近几年持续加大力度,通过各种奖惩政策与计划推动企业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尽早做好战略应对措施。
新加坡董事协会(SID)与毕马威(KPMG)日前联合举办新加坡气候治理倡议论坛2024,邀请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分享新加坡与气候相关的税务和合规政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作为亚太区仅有的两个已有直接碳税政策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目前只向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每年超过2.5万公吨的机构征收碳税,已有效覆盖来自制造、能源、废物处理和水业总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
毕马威新加坡能源和天然资源业与信息技术、媒体和电信业(税务)合伙人阿迪(Mark Addy)说,新加坡的碳税政策在刚出台时,计划是在2030年前将税额升至每公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10元至15元,但今年年初已经升到了每公吨25元,预计2030年时可能会达到每公吨80元。
“政府很可能会继续加大推动脱碳的力度,而且碳税不可能会下调,所以企业最好趁成本还未徒增时,积极、迅速地制定以脱碳等目标为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付诸行动,避免在未来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
可持续监管问题是对企业高管能力考验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市场政策与消费者事务司长黄慧梅认为,投资机构和银行在公众和监管压力下,必然会日益关注其投资组合中的气候风险管理问题。
企业披露的信息会影响投资人决策,因此企业要通过可持续发展和气候披露,向投资人传达自身在管理气候相关风险上的态度。
管理咨询公司Dragonfly总裁黄良成说,就像其他战略性危机,可持续问题不能仅靠信息披露或设立委员会解决。企业高管不仅要有正确的态度,更须做好战略规划、利用好团队资源。
毕马威新加坡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卓越中心合伙人拜克(Andy Baik)说,气候相关税收和合规政策比以往都要复杂,尤其是涉及国际贸易时会更复杂,企业应做好应对的准备。
新加坡政府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奖励政策很多,企业可抓住机遇。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的节能津贴计划(Energy Efficiency Grant)一开始只针对餐饮业中小企业,但从今年4月起也覆盖制造和零售业,且会在年底延伸至海事、建筑业和数据中心,包括非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可通过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Enterprise Sustainability Programme),获得可持续相关项目开销的70%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