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市场增长放缓,亚太地区企业加快国际扩展之路。贝恩一份报告指出,总部位于亚太区的企业中,消费电子和家电企业国际化程度最高。
贝恩公司(Bain & Company)对亚太地区的150家头部消费上市企业进行研究,涵盖了快消品(FMCG)、消费电子与家电、服装/鞋类/珠宝,以及消费者健康四个领域,得出上述结论。
报告显示,所有研究的45家消费电子和家电公司都已建立了国际业务并取得收入。其中,26家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0%,远高于其他领域的企业。此外,14家的海外收入占比在10%至50%之间,仅有五家的收入占比低于10%。
报告分析,亚太的消费电子和家电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色,是由于各市场消费者对电子和家电类产品的偏好相对相似、相关行业多数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又因高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高的关系,国际竞争并不激烈。
相比之下,快消品、服装和消费者健康领域的公司,仍处于国际化的起步阶段。
贝恩统计的50家快消品公司中,仅有七家公司的海外收入超过总收入的一半,海外收入占比10%至50%的企业有27家。消费者健康领域中,仅有两家的海外市场收入超过国内市场;40家服饰、鞋类和珠宝企业中,仅有五家企业达到50%的海外收入。
日本企业国际化程度领先
尽管快消品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不如消费电子和家电企业,但报告特别提到,过去10年,快消品公司的国际收入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1%,超过了国内7%的增长率。
报告指出,这些企业通常先在亚太地区内拓展,但过去10年,北美和欧洲市场重要性增加,市场份额已从10年前的32%上升到最新的40%。
此外,日本和韩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在四个市场领域中均领先于其他国家。
从公司所在国家来看,日本公司的国际化程度中领先,其次是韩国公司。报告显示,在快消品领域,报告研究的16家日本企业都有至少10%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其中五家的国际收入占比达到50%或以上。
同样的,报告研究的所有韩国公司至少有10%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
而来自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品公司国际化程度则较低,原因包括国内市场的成熟度、文化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扩张时机、政府支持,以及外交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