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小的起步公司,如何在巨头林立的行业里闯出来?或许没有比工程公司MLION的创始人梁稼乐,更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了。
13年前,当时25岁的梁稼乐决定创业,进入几乎没有新公司出现的钢铁行业。“行业里都是20年、30年经验的大佬哥…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尝试,那就由我来。”
13年后,这家原本只有两个人的起步公司,已发展成东南亚港口、水道和地下隧道建设领域最大的钢材供应商之一。在东南亚和中东有九个办事处,年营收超过2亿3000万美元(3亿零900万新元)。
梁稼乐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享了他的创业历程,他的心得是:要先看到机会,勇敢去做。
找到细分市场 主动出击
梁稼乐2010年从南洋理工大学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毕业,进入一家大钢企。“当时很多钢铁巨头都聚焦中国的项目,对东南亚市场关注不多。其实他们有能力供货给东南亚,但他们不理解这里的需求。”
他看到了被亚洲传统钢厂忽视的市场,也知道不能硬碰硬。2011年梁稼乐和合伙人成立公司,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寻找细分市场。“大企业喜欢体量大、对材料要求标准化的房地产项目,我们不去争。”
东南亚国家有许多岛屿河流,需要建各种河堤、码头和滨海项目。“我们专注在滨海项目和地道工程。而且有意识地避开大都市,从二三线的城市小项目做起,等有了成功的经验,才回到一线城市来竞争。”
临水工程常用的钢材料是钢板桩,通常由一块块带有锁扣的钢板组成,可以相互连接、打入土壤或在墙体中形成“钢墙”,防止土壤塌方或水流侵蚀。
这类工程规模不算大,但须因地制宜,在工程设计上也要花心思。梁稼乐和合伙人利用两人专业工程师的背景,找到了细分产品之外的另一个切入点:主动服务。
他说:“一般大企业就像超市,等着人上门订货,但我们在工程招标前就开始和项目方接触,了解难点,向他们提供工程设计的建议……接触的项目最终不一定中标,但没事,我们不会计较得失。”
积累信任窍门:真诚、守信
创业前几年,没钱、没经验、没人脉,只能通过一个一个扎实的项目积累信任和口碑。
梁稼乐印象最深刻的是,2015年前后承接了香港港铁(MTR)公司的一个隧道项目。他的团队负责隧道管棚(pipe roof)的解决方案,即用钢管并排在一起支撑隧道顶部,防止泥土塌陷。“港铁公司要求钢管之间的误差控制在两毫米内,这么高精度的要求,几乎接近手表制造了。”
第一次交付了钢管后,施工队发现误差近10毫米。“我们没预料到会遇到这么大的难度,尽管货物已经交付,客户也已经付款,有人建议可以不管,但我们知道不能这样,决定负责到底。”
梁稼乐一咬牙,毅然决定收回所有钢管,重新研究并生产,直到达到标准。虽然公司因此亏损了近30万美元,“但客户看到我们没逃避。更重要的是,我们掌握了这类工程的诀窍”。
几年后,新加坡也开始进行类似的项目,港铁公司推荐了MLION。梁稼乐笑着说:“我们告诉LTA(陆路交通管理局),我们已经教过学费了。”2018年至今,他们已经完成了八九个类似的项目。
梁稼乐说,积累信任最重要的是说到做到,并保持诚实。“工程中的困难,我们不隐瞒,也不会把问题丢给客户。”
开辟第二曲线 做钢铁行业Carousell
2022年,MLION年营收增长至近2亿美元,梁稼乐带领团队开始了一项全新业务—— GoListid,一个在线二手钢材交易平台。
梁稼乐说:“很多人以为建筑中使用的钢材是永久性的,其实钢材也常用于临时结构。如浮在水上的新加坡滨海湾苹果店,我们提供了支撑水下基础结构的钢材。基础结构完成后,钢材就要抽出来。”
他说, GoListid就是为这些二手钢材找到新买家,给它们第二次生命。梁稼乐说,希望能帮忙解决行业的问题。
目前GoListid平台上线一年,有145家公司使用这个平台,交易了1万2000吨钢铁。梁稼乐相信,交易量会逐渐增加。“钢铁行业很传统,要让他们习惯用手机软件做交易,还需要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