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有地私宅转售价格增速略有放缓,2024年11月份的整体转售价格指数环比上涨0.4%,较10月份0.7%的涨幅有所减少。
新加坡国立大学房地产与城市研究院(IREUS)星期五(12月27日)发布的11月非有地私宅价格指数(NUS SRPI)预估数据显示,11月非有地私宅整体转售价格指数为189.1,较10月的188.4略有上升。
ERA产业研究和市场情报主管王善葶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指数整体增速的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央区私宅和小型公寓价格下跌的影响。
数据显示,不包括小型公寓的中央区非有地私宅转售价格指数11月转跌,环比下滑0.3%;而反映小型公寓的转售价格指数环比微跌0.2%。
王善葶指出,中央区转售价格的走弱,部分原因在于外国买家60%的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持续抑制这区需求,而有限库存也是抑制价格增长的另一关键因素。
“除非政府调整针对外国买家的额外买方印花税,否则中央区转售价格不太可能会在2025年显著复苏,或继续保持平稳。”王善葶补充说:“与此同时,因投资者在高利率和更高房地产税情况下态度更为谨慎,对小户型单位需求可能会放缓。”
受访分析师也指出季节性和市场供需格局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橙易集团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指出,部分买家会在年底学校假期时出国,影响了私宅转售需求。
明年市场或供不应求 价格维持稳定
合登集团(Huttons)高级数据分析总监李思德则认为,今年11月有不少非有地新私宅项目进入市场,转移了私宅转售的需求。
近日有数据显示,11月多个新项目的推出给转售市场带来竞争,令当月私宅转售量下跌5.8%。
不同于中央区,非中央区私宅转售价格指数在11月环比上扬0.9%。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这项指数一直高于整体转售价和小型公寓价格。
王善葶认为,非中央区主要受本地购房者支持,而不是投机客或外国买家;自住买家需求和对大户型的青睐,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非中央区的私宅转售价格上涨。此外,近期非中央区新私宅竣工数量更多,这些较新且租期更长的私宅,转售价格往往更高,也有助于转售价格增长。
展望未来走势,孙燕清认为,因存在供不应求的可能,预计2025年转售价格将维持稳定,或以4%至7%左右的更快增速上涨。一方面,虽然明年降息幅度或小于预期,但利率仍会下降,预计转售需求会因此增加;另一方面,2025年私宅完工数量预计减少,可供购买的库存量或将进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