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11月新加坡私宅市场转趋火热后,市场上关于政府可能再次介入的声音甚嚣尘上。然而,分析师普遍认为,当前市场需求受到基本面因素的支撑,尚未形成泡沫,因此短期内实施降温措施的可能性较低。

去年11月,本地新非有地私宅市场破天荒地在一个月内推出2871个单位,卖出2560个,使到去年整年,不包括执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在内的新私宅推出量达6647个,销售量达6469个单位。

这波销售热潮延续至今年,多个新私宅项目在开卖首个周末表现不凡:艺景峰(The Orie)卖出86%、PARKTOWN Residence卖出87%, 而逸泰·雅居(ELTA)和Bagnall Haus也分别在开售第一个周末售出65%的单位。

第一太平戴维斯(Savills)研究与咨询执行董事张敏璋在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当前所看到的热烈反应,主要是因为新私宅的定价较为亲民。

“一个新项目开售的首个周末,通常会在一定价位上卖出约70%的单位,以让发展商有30%的缓冲,可以在未来几年继续销售,利用机会调高价格来使利润最大化。”

延伸阅读

2月转售组屋交易量环比减9.7% 整体售价涨0.9%
2月转售组屋交易量环比减9.7% 整体售价涨0.9%
房地产印花税收各方占比变化 专家:组屋和商业需求增
房地产印花税收各方占比变化 专家:组屋和商业需求增

张敏璋认为,一开卖即售罄的情况并不符合发展商的战略,因为这意味着发展商必须回到市场上,以更高的价格标地,这可能对私宅价格未来下跌却没有多少的对冲。

受访分析师普遍认为,政府不会仅因项目的热销而立即采取干预措施。

张敏璋说:“若某个中央区以外(OCR)的新项目中位数价格,比上一个新推出项目高出10%至15%,且在首卖周末几乎售罄,那政府再干预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降不降温 也要参考其他经济指标

橙易集团(OrangeTee Group)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也说:“政府会观察其他经济指标,如私宅价格的上涨速度是否超过经济增长、是否出现高度借贷及投机行为等。目前,由于已有降温措施,投机行为和过度借贷现象尚未严重。”

合登集团(Huttons)高级数据分析总监李思德则认为,过去几个月的强劲需求受基本面因素的支持,如个人和家庭财富激增和利率下降。

李思德指出,2020年至2024年之间,每年新私宅的需求大约是8600个单位,在此前的五年,每年的需求量为8937个。尽管实施了几轮的降温措施,新私宅的需求仍保持平稳。

他对比了650至900平方英尺单位的价格中位数与家庭收入中位数后,发现2010年的比率是13.8,2024年的比率为13.4,显示了新私宅的可负担性变化不大。

李思德说:“2010年第三季至2024年第三季,本地家庭的货币和存款大幅增长了157.6%,这使得许多家庭负担得起购买私宅。”

若环比涨幅达3%或以上 政府或介入降温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受访时指出,如果今年第一季度私宅价格指数出现强劲增长,并且环比涨幅达到3%或以上,且没有放缓迹象,政府可能会考虑介入市场降温。

若政府决定再度实施降温措施,程天富认为,提高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购买第二套私宅的额外买房印花税(ABSD)将有助于遏制投资需求,而总偿债率(TDSR)框架则对控制自住型的私宅需求更有效。

孙燕清也认为,政府可能会进一步收紧贷款与估值比率(LTV)和总偿债率,以应对贷款利率下降带来的高价购买行为。

她说:“任何降温措施都会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包括建筑、广告和媒体等相关行业,因此实施额外措施的决策必须谨慎。”

张敏璋认为,如果政府决定推出降温措施,可能会选择在今年上半年晚些时候或下半年出台。他认为,现行的ABSD政策已经有效阻止了买家购买超过一个私宅,更严格的总偿债率可能会更加有效。

李思德说:“有关降温措施的讨论可能会引发市场恐慌,导致买家因担心未来的政策干预而出现恐慌性购房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