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共管公寓(EC)近年需求旺盛,地段竞标价和平均尺价均屡创新高。今年首个EC项目淡滨尼晶莹轩开盘首日的平均尺价达到1766元,创下EC最高销售尺价。
为满足国人需求并稳定市场,国家发展部长李智陞星期二(4月1日)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贴文说,政府今年预计供应约2000个执行共管公寓单位,创近年EC的最高供应量。
受访分析师认为,EC市场升温来源于供需紧张、地价上涨,以及购房者潜在投资倾向等因素,增加地段供应或许短期内能稳定市场,但可能“治标不治本”。
他们也认为,在市场环境已显著变化的背景下,政府应考虑调整购房相关规定,以长期稳定EC价格。
橙易集团首席研究与战略总监孙燕清向《联合早报》分析说,数据显示,在过去两年里,EC销量都高于新推出单位数量,说明EC市场的供应一直无法满足需求增长,主要因为EC供应量过去两年明显减少。
她认为,若短期内同时推出的EC单位数量够多,新EC价格有可能趋于稳定,甚至面临下行压力。
ERA产业主要执行官林东荣却认为,新EC售价往往取决于土地价格,若地段条件优越,发展商的竞争会推高地价。
数据显示,尽管新推出EC单位从2020年的少于1000个单位,在2022年几乎翻倍至近2000个单位,EC价格依然节节攀升。2022年推出的两个新EC项目——位于登加区的登丰嘉园(Copen Grand)和位于淡滨尼的景丽轩(Tenet)依然热销,当时平均尺价分别为1333元和1360元,创下它们所处地区的EC标杆。
应将EC最低居住年限增至10年
除了供应量,有分析认为,EC售价通常低于条件类似的私宅,让部分购房者认为EC升值潜力可观,以投资心态购入。这可能造成EC价格走高,政府或有必要做出调整以降低这类EC投资需求。
去年,EC就是转售利润最高的非有地转售私宅,部分项目的转售价,甚至能比买入价高出一倍。在扣除卖方印花税后,转售EC的平均毛利三年增长65%。
大亨房地产网站(MOGUL.sg)首席研究师麦俊荣说,政府对EC转售的相关规定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但市场已经有明显更迭。
因此,如果想长期抑制EC市场过热,政府应考虑对调整EC规定,让它更接近优选(Plus)和黄金(Prime)地段的预购组屋(BTO)要求。
政府2023年宣布将新组屋地段分类出售,即标准(Standard)、优选和黄金地段,对地段更好的组屋实行更严格的转售限制,避免买家不公平地获取暴利。
麦俊荣说,只有从根源上让EC属性更接近组屋,才能有效避免购房者投资情绪高涨,进而较长久地稳定EC市场。“在某种程度上,EC价格是非有地私宅市场的‘底线’(floor price)……如果EC涨价趋势没有放缓,这也将推动整体私宅价格上涨,楼市继续升温。”
世邦魏理仕(CBRE)东南亚研究部主管宋明蔚也提出类似看法,她说:“应该将购买EC的最低居住年限(MOP)增加到10年,以匹配黄金地段的组屋转售规定。”
提高EC收入上限将助涨需求
另一方面,距离最近一次政府上调购买EC的家庭月收入上限已快有五年之久,有购房者表示,如今1万6000元已经很难承担新EC售价,应该考虑上调。
宋明蔚却认为,提高收入上限意味着购房者群体扩大,只会进一步助涨需求。
林东荣说,即便现在收入上限设定在1万6000元,买家热情并没有减退。如果提高EC收入上限,发展商可能把买家较高的购买能力计入定价中,将更高的地价成本转嫁给买家,这最终会导致EC价格继续上涨。
孙燕清建议,政府或可考虑调整每月偿还贷款比率(MSR),来影响购房家庭能获得的贷款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