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劳动市场紧缩几年后,去年末季开始出现疲软现象。在经济不确定环境中,企业预计缩减招聘和扩张计划,大多数行业的就业增长料低于去年。若接下来劳动需求大幅减少,而职缺也再进一步减少,本地失业率会提高。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星期一(4月28日)发布《宏观经济评估》,提出上述看法。
去年末季,不包括外籍女佣在内的总就业增长环比趋缓。尽管贸易相关领域的就业增长随着去年下半年制造业复苏而回升,内向型和外向型服务业的招聘都放慢。
其中,内向型服务领域的就业增长,更跌至2022年首季以来的最低水平。报告解释说,外部增长前景不确定和本地消费支出疲软,影响了服务业的人力需求。国内零售和餐饮销售长期疲弱,导致这些行业的招聘相当冷清。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制造业和批发贸易行业,也可能出现更显著的就业疲软。
劳动市场总体供需依然平衡
报告指出,去年末季的居民失业率、裁员率、工时缩短或暂时被裁员的员工人数,均较前一季略有上升,长期失业率也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但多数指标仍接近或低于冠病疫情前的正常水平,表明去年末季劳动市场总体供需依然平衡。劳动市场职缺虽减少,失业率却未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人力需求是在原本就紧张的劳动市场中逐渐放缓的。
然而,若人力需求显著下降超出预期,劳动市场弹性就可能变高。届时,当职缺进一步减少,就会抬高失业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名义工资增长或趋缓,并限制服务业单位劳动力成本的增幅。金管局预计,服务业劳动力成本增长将持低,对国内成本仅形成温和的压力。
当局评估,渐进式薪金模式(PWM)会支持低收入雇员的工资增长,可是对经济周期性敏感的行业,仍将面临工资增长趋缓的现象。
不过,报告也指出,劳动市场广泛的调整主要还是影响非新加坡居民员工,他们占据与贸易相关就业的很大一部分。而在劳动力紧张的行业,如医疗保健业,对居民劳动力的需求料保持韧性。
譬如,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行业的净就业前景就高于整体经济。净就业前景指的是计划增员的雇主减去计划裁员的雇主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