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近期股价走弱,本地三大银行加速回购步伐,成为本地股票回购市场主力,推动整体回购规模创下四年来新高。

根据彭博社整理的数据,4月1日至23日期间,星展集团(DBS)回购金额占新加坡股市总回购量近一半,大华银行(UOB)和华侨银行(OCBC)则各占25%和8%。

新加坡交易所星期二(4月29日)提供给《联合早报》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4日,星展集团共斥资1亿7941万元,大手买入443万股自家股票,平均回购价是40.50元。

大华银行斥资1亿零119万元回购298万股,平均回购价是33.96元。华侨银行则以15.63元价格回购250万2600股,总额达3912万元。

分析:利率风险或限制银行股短期表现

本月初,全球股市因美国对等关税生效暴跌,本地三大银行股价也跟着遭抛售,一度跌至数月低点,引发投资者担忧经济增长疲软导致利率下调,进而承压银行的盈利能力。

延伸阅读

本地再掀股票回购潮 多家蓝筹股出手稳市
本地再掀股票回购潮 多家蓝筹股出手稳市
首季盈利下跌25% 汇丰银行回购30亿美元股票
首季盈利下跌25% 汇丰银行回购30亿美元股票

辉立证券股票投资顾问刘子沅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本地银行主导股票回购,反映了其财务实力和对长期价值的信心,但关税和利率风险可能限制它们的短期表现。

他说:“银行股也从近期低位反弹不少,回购的积极动作也反应在股价里,加上三大银行的股息都已除权,短期的上升空间可能会戛然而止。”

在近月取得创纪录盈利后,三大银行承诺将盈余资本,回馈给投资者。

马来亚银行(Maybank)分析师迪兰(Thilan Wickramasinghe)指出,即使近期完成多项回购,但本地银行仍持有充裕资本。不过,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资本回报政策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杰富瑞分析师则认为,三大银行的交易价格高于账面价值,虽然回购未必是回报股东的最佳方式,但有助支撑股价,以吸引和留住长期投资者。

银行回购潮会减弱 蓝筹股回购潮持续

刘子沅预测,本地三大银行在未来几个季度将适度持续股票回购势头,但强度可能会减弱。

他解释说:“持续回购的可能性基于强劲资本状况和战略需求,但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监管变化等因素可能会限制回购规模。若关税加剧或美联储推迟降息,回购可能放缓,让银行保留资本应对拨备需求。”

另一方面,基于宏观经济恶化,摩根史丹利已将新加坡银行2025年盈利预测下调11%;2026年盈利预期下调8%至11%。不过,摩根士丹利预计,本地银行的资本比率将保持稳健,原因是贷款增长较低和股东回报率依然强劲。

另外,高盛(Goldman Sachs)看好三大银行具备稳定盈利能力,以及持续增加资本回报的潜力,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