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缘政治紧张、高利率及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亚太区今年第一季仅完成116宗首次公开售股(IPO),较去年同期减少2%。不过,筹资总额却逆势上扬了87%,达到109亿美元(143亿新元)。

国际咨询公司安永(EY)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亚太市场显现复苏迹象,重夺全球首次公开售股数量和募资额的领先地位。其中,日本是本季度IPO规模最大的地区;香港、韩国和马来西亚也取得强劲增长。

从区域来看,东南亚IPO市场表现疲弱,今年第一季仅有27家公司上市,筹资金额为7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7宗交易及8亿美元集资额。马来西亚成为最活跃的交易所,完成14宗IPO,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则分别有11家与两家公司上市。

安永亚细安IPO主管曾友强说,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一直是推动IPO交易的关键因素。除了政府提供的上市激励措施外,当地的机构与散户投资者持续参与,也有效提升了股市的流动性和企业估值。至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已采取多项措施振兴本地股市,近期关于在新加坡上市的询问数量也有所增加。  

“然而,贸易关税宣布后,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冲击拟上市企业的估值及近期IPO活动。”

延伸阅读

新加坡首四个月11家公司宣布退市 
新加坡首四个月11家公司宣布退市 
专家:新关税恐伤及新加坡股市振兴计划与IPO活动
专家:新关税恐伤及新加坡股市振兴计划与IPO活动

全球首季IPO集资额达293亿美元 同比增20%

全球方面,今年首季有291宗IPO,集资额为293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受益于有利的市场环境,美洲地区企业积极进军公开市场,第一季IPO数量同比大增51%。其中,美国市场尤为突出,跨境交易占新上市数量的58%,显示出强劲的国际吸引力。   

相比之下,欧洲、中东、印度和非洲(EMEIA)地区的IPO市场略显疲软,第一季共完成113宗交易,筹资金额为95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和4%。

在地缘政治方面,特朗普政府推行的重大政策转向使欧洲处于不稳定状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不过,中东市场依然保持强劲;印度虽然交易数量减少23%,但筹资金额逆势上涨12%,达到28亿美元。

人工智能正重塑IPO格局

报告指出,美国的政策变动如同“双刃剑”,既创造市场机遇也暗藏着风险。关税措施只会加剧全球通胀压力,增加货币政的不确定性。

一些原本计划在今年第一季上市的公司已经选择IPO推迟到未来几个季度,显示出市场波动对企业信心的影响。尽管本季度IPO活动表现强劲,但投资者对短期内新股市场前景的信心已受到一定动摇。

此外,新政策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表现构成挑战,特别是在应对不同市场间的监管差异时难度加大。安永的分析指出,越来越多准备上市的企业正借助人工智能优化市场策略和运营效率,这可能预示着公开售股流程将迈入新的转型阶段。

分析人士提醒,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壁垒、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仍是全球IPO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不过,强劲的IPO渠道和政府对关键行业的有力支持,仍有望为市场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