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逆风下,银行业营收增长动能放缓。不过,新加坡三大银行的信贷品质和资本实力稳健,展望具韧性。
国际评级机构惠誉(Fitch Ratings)近日指出,星展、华侨和大华银行整体信贷状况良好,即使宏观经济前景不明朗,也足以支撑未来两年的财务表现。
它也将这些银行的政府支持评级(GSR)上调至“aa-”,是全球银行投资组合中非政策性银行最高评级之一。
报告指出,受惠于此前的高利率环境和稳定的资产品质,新加坡三大银行2024年全年盈利创新高。它们近期都承诺,将数十亿盈余资本回馈投资者。
近日,星展更成为新加坡首间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美元(约1286亿新元)的银行。
随着今年首五个月主要市场的利率回落,惠誉预计三家银行的净利差(NIM)将缩小,但交易收益和财富管理费用的增长,将提供一定缓冲。
未来一年半信贷损失或温和上升
信贷方面,惠誉预计未来一年至18个月,三家银行的信贷损失将温和上升,主要集中在特定海外市场,如香港房地产业的企业客户。
“但由于这些是已知风险,银行已计提相应拨备。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有系统性压力的领域。”
此外,由于银行内部资本生成能力依然强劲,一系列资本回馈计划料不会造成太大压力。“银行资本化和杠杆率的风险更可能源于大规模收购,因为这会自然消耗资本。”
风险方面,惠誉指三家银行仍有大量信贷集中在房地产领域,房贷与建屋贷款占比近一半。不过,新加坡本地房地产贷款占比逾七成,且平均贷款价值比(LTV)低于50%,风险控制良好。
此外,商业房地产贷款多集中在新加坡和香港,并以蓝筹发展商为主,风险可控。
资产品质方面,星展和华侨去年的新增不良贷款略有上升,海外市场不良贷款也略上升。报告预计,未来两年这两家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将小幅上升,但仍低于大华。
截至第一季末,星展、华侨和大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占不良贷款的比率(也称总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37%、162%和90%。
稳定金融体系吸引跨境资金流入
尽管海外市场风险较高,但新加坡凭借稳定的金融体系吸引大量跨境资金流入。报告指出,截至今年第一季的两年间,本地银行体系非居民存款增长21%,而三家银行的资产管理总额增长29%。
此外,三家银行得益于2024年第三季实施的巴塞尔协定III(Basel III)最终版改革,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CET1)平均上升近两个百分点。
惠誉也将三大银行的政府支持评级上调至“aa-”,反映新加坡政府非常可能在必要时提供强有力支持。“新加坡作为AAA主权评级国,具审慎监管制度和稳健财政支撑,使本地银行具备高度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