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立,今年39岁,刚踏入职场时便选择了教育作为起点。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所小学担任英文教师。五年的教学岁月,不仅是她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生剧烈转折的序章——她生命中三件重大事件,都在这段期间悄然酝酿,并陆续展开。
首先,她遇到了生命中的伴侣周毓明,两人结为夫妻,不仅携手共度人生,也一起开启了事业的旅程。
彭立立在接受《联合早报》专访时回忆道:“那五年间,我和周毓明相识、相知并结婚。我们一直希望成为彼此全方位的伙伴,不仅是家庭中的伴侣,也能在事业上并肩同行。毕竟,工作在我们生活中占了很大比例,如果能一起创业,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随着第一个孩子的诞生,夫妻俩决定“放手一搏”,共同创办了英文补习中心Lil’ but Mighty。从夫妻档跃升为父母与创业搭档,他们的身份在不断转变中愈加紧密。
彭立立说,这一决定不仅是为了圆夫妻携手创业的梦想,更是希望在孩子出生后,能更灵活地安排工作时间,给予孩子更多陪伴。同时,作为一名教育者,她对教学怀有深厚热情,开办一所英文补习中心,正是实现个人价值与家庭愿景的完美结合。
教育初心不改 用创意重新定义英文学习
对彭立立而言,创业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更多孩子能够受益。
有着小学教师背景的她,在Lil’ but Mighty打造了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结合创意与实用,课程内容讲求“有效”(effective)、“高效”(efficient)和“贴切”(relevant)。她希望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提升孩子对英文学习的兴趣与成效。
目前,Lil’ but Mighty的课程主要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中学四年级学生,聚焦于小六会考(PSLE)和中学O水准考试的应试策略与能力培养。
彭立立说,有别于到校上课的时长,孩子在Lil’ but Mighty补习英文的时间,每周可能仅有两小时。她解释:“孩子们每周可能只来上两小时补习课,因此必须‘聪明应考’。虽然英文无处不在,但唯有掌握学校考试的核心要求,才能真正取得好成绩。”
为提高教学互动性,Lil’ but Mighty开发了专属英文游戏卡,让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与参与感。同时,每个班级严格控制在六人以内,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关注。虽然牺牲了部分规模经济,但这种“小而精”的教学模式,也让补习中心在疫情期间得以灵活应对、持续运作。
自2015年创业以来,彭立立与周毓明用10年时间一步步深耕,目前已在新加坡设立六家分中心,其中两家是在疫情后成立的。如今,Lil’ but Mighty拥有超过1000名学生与32名全职教师,所有教师皆具备相关教育背景。
夫妻俩孕育五个爱情结晶
彭立立与周毓明育有四名儿子,除了四个小生命,夫妻俩也视Lil’ but Mighty为他们的“第五个孩子”。
“他们绝对是我创业的初衷。我总是回想起大儿子入学Lil’ but Mighty那个时候,可说是我们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我的孩子终于可以亲身体验了我们所努力打拼的成果,并从中受益。”
家中的孩子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事业上的成长。彭立立说,和儿子玩桌游(board games)的过程常常激发她对教学的灵感,促使她思考如何把英文自然地融入到趣味活动中。许多Lil’ but Mighty的课程理念,正是这样慢慢孕育而成。
尽管是创办人,她始终没有亲自教授自家孩子的课程,而是把他们交给团队其他老师负责。这既是对团队专业的信任,也体现她对教育制度一致性的坚持。她自豪地说:“最近的家长日,一位老师告诉我,儿子的英文基础很扎实,那一刻我真的非常感动。这也印证了:我们所付出的努力,确实能影响孩子的学习之路。”
创业路上小遗憾
辞去教职、投身创业,本意是为了拥有更灵活的时间陪伴孩子,但现实中的彭立立,依然难免面对“分身乏术”的困境。
她回忆起某个晚上,二儿子等着她下班回家指导作文。当她看到初稿时,已是深夜10时多。她犹豫是否应立即指出修改建议,而儿子看穿了妈妈的为难,主动要求重写。彭立立坦言:“那一刻,我五味杂陈。他愿意牺牲睡眠时间来听我指导,可我心里满是愧疚。若我能早点回家,也许就能更好地支持他。”
这份母亲的愧疚感,不止于此——忘记检查联络簿,导致错过美术作业的提交期限;学校主题日装扮,唯有自己孩子穿着校服出现……这些小小的疏漏,都让她感到心疼与自责。
尽管如此,她与周毓明始终坚持以“坦诚沟通”作为家庭教育核心,向孩子们解释他们为何如此努力工作,以及为家庭与事业所作出的权衡。
“身为母亲,愧疚是难以避免的,因为我深爱他们,也想尽量多陪他们。但现实是,若要在事业上做到最好,必须面对时间分配上的挑战。我也希望透过我们的行动,为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在工作中要全力以赴,无论做什么,都应追求卓越。”
三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