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在新加坡裁减约80名员工,并将相关职位转移至印度。专家指出,银行业面临不断上升的股东回报压力,因而需要缩减成本。

根据金融职涯网站efinancialcareers上星期四(6月12日)的消息,被裁员工主要来自新加坡科技与营运部门。有消息人士称,这或许只是“裁员与职位外包计划的开始”。

渣打银行回应《联合早报》的询问时并未否认相关报道。银行指出,将不断寻求提升运营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客户。

渣打银行也说,作为一家全球性机构,它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主要市场拥有活力的世界级本地人才组合,并充分利用全球业务服务中心的多学科知识。“新加坡始终是我们全球业务、技术和运营团队的重要中心。”

《联合早报》已就裁员行动向全国职工总会下属的银行与金融业工会(Banking and Financial Services Union)了解更多情况。

延伸阅读

华侨银行总裁黄碧娟:银行没有裁员计划 对关税下形势保持谨慎乐观
华侨银行总裁黄碧娟:银行没有裁员计划 对关税下形势保持谨慎乐观
汇丰银行或下周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 将从亚洲开始
汇丰银行或下周启动新一轮裁员计划 将从亚洲开始

专家:银行业裁员或因股东回报压力提升

本地和全球银行业近期传出多项裁员消息。星展银行早前宣布,未来三年将削减约4000名合约与临时员工,以应对人工智能(AI)取代部分人力工作的趋势。汇丰银行也在2024年10月展开重组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治理与永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卢耀群教授受访时指出,银行业近期的裁员潮反映出行业结构性转变。“削减成本是它们的首要任务。这并非由经济周期所驱动,而是源于股东回报的压力,这压力不断提升。”

他也指出,巴塞尔协议等监管措施的落实,令银行必须聚焦于提升韧性,以一系列措施提高营运效率。

渣打今年2月发布的去年第四季财报超出市场预期。据了解,这轮裁员行动是企业成本节约计划的一部分,目标是在未来将额外15亿美元(约19亿新元)回馈股东。

它曾于去年11月在新加坡、伦敦与香港三大枢纽裁减约100个职位,当时目标是在全年节省超过10亿美元(约13亿新元)的成本。

尽管传出裁员消息,但《联合早报》在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查询发现,渣打银行过去一个月仍在本地列出近90个职缺,涵盖营运、市场营销、业务拓展等领域,当中也有不少涉及科技与数码产品的职位。

渣打本地总部位于滨海湾金融中心,在全岛设有11家分行与超过30个自动提款机。

职位外包短期省成本 长期或掏空核心领域能力

渣打银行裁员同时将职位转移至印度。去年,大华银行也宣布将部分办公室的运作迁至马来西亚,以节省成本。

卢耀群认为,银行业将科技及分析职位外包到印度或亚细安等较低成本地区,是快速节省开支的方式。“不过,最大的风险在于,银行在这些核心领域的能力可能因此被掏空。”

他指出,银行常试图通过优化成本来降低风险,但若内部人才不足、过度依赖外包时,反而增加风险敞口。

数据显示,金融业在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已从2018年的12.5%增长至2024年的13.8%,本地金融业从业人数接近20万。

对于部分银行在推行AI作业时裁退人手,卢耀群说,“人”的元素在银行业以客户为中心及高价值的互动中依然不可或缺。“若新加坡要强化全球金融与科技枢纽的地位,就必须在与时并进的同时,提升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