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运作和工作模式在冠病疫情后产生剧烈的变化,企业在规划工业和办公空间时必须具备更大的灵活度。为因应这一趋势,政府通过检讨工业用地分区的指导原则,推动土地用途更多元化,有助于企业快速根据市场条件作出调整。
配合2025年发展总蓝图草案的宣布,市区重建局透露,正在检讨工业用地分区指导原则,以便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中,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尽管未透露这项检讨的范围,但市场人士预测,当局相信会在未来的土地规划中,拨出更多用途较为灵活的白色地段。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房地产系教务长讲座教授程天富受访时指出,工作模式和商业场所划分在疫后出现诸多变化,工业空间已不再是单一用途模式。
他说:“增添商业或工业白色地段,能够让企业在空间规划上有更大灵活度,为未来的需要做好准备。至于会有哪些综合用途,这取决于市场需求和工作队伍的需要。”
目前,市建局主要把工业用地分成三个类别,即1号商用(Business 1,简称B1)、2号商用(Business 2,简称B2)和商业园(Business Park)。
B1地段面向轻工业制造、食品包装、印刷、影视制作和电信或互联网服务领域。B2地段则适合作为一般工业制造,包括生产、组装、维修和纺织用途,同时也可用来储存化学品或油类。商业园则专为非污染性工业,以及从事高科技、科研、高增值和知识性业务的公司而设。
无论是B1或B2,若在这些地段设厂或租用工业空间,都必须遵守总楼面面积划分条例。当局规定,六成面积必须用于工业活动,其余四成可划分为附属用途如办公室和餐厅。
不过,随着工业转型,政府也开始推出白色B1、白色B2和白色商业园。白色B1和白色B2代表综合房地产项目,兼具工业用途和白色地段用途,可设有商店。发展商在发展白色商业园时,也可把更多总楼面面积划分为其他用途,如住宅、办公楼、酒店、运动及休闲设施。
兀兰区商业—白色发展项目占地约七公顷
在新出炉的发展总蓝图草案中,多个地区包括兀兰、裕廊和大士工业区都出现更多白色地段。其中,兀兰区的商业—白色发展项目占地约七公顷,可结合办公、工业及零售空间。
世邦魏理仕(CBRE)东南亚研究主管宋明蔚指出,这些白色地段将推动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并且为企业提供更大灵活性,优化土地使用。与此同时,在工业区注入更多零售和餐饮等设施,也能够惠及住在附近的居民和工作人士。
针对兀兰区的商业—白色发展项目,市建局受询时透露,这个项目的大部分总楼面面积将划为先进制造业用途,其余是零售、餐饮、办公室和交通用途。除了新柔地铁系统,这一区也将设有新的多式联运枢纽(MultiModal Transport Hub),把地铁和巴士服务连接起来。
高力国际(Colliers)新加坡研究主管何俐慜说,若解除严格的分区限制,这些地段将能够更灵活使用,让土地用途更为密集。例如,工业项目可容纳更高比率的非工业用途,发展商也可根据市场需求,来打造综合用途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