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将继续投资人工智能(AI)价值链,不过会谨慎考虑投资选择,避免受错失恐惧情绪影响。
淡马锡星期三(7月9日)发布截至3月底的2025财年年报时说,淡马锡投资的AI企业包括相关龙头企业、基础设施和起步公司等,也关注能从AI发展和运用中获益的企业。
近期,不少AI企业纷纷启动首次公开售股(IPO)。淡马锡副首席执行长谢松辉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淡马锡关注这类机会,但鉴于AI仍处于发展早期阶段,会谨慎考虑投资选择,避免受错失恐惧(Fear of Missing Out,简称FOMO)的情绪影响。
淡马锡国际首席投资官罗锡德(Rohit Sipahimalani)指出,投资AI的更好机会可能是在私募领域,更多资金可能流向私募市场或成熟企业,而不是IPO。“许多很成功的AI企业就算不上市,也从不愁融资。”
对于中国AI领域的潜在投资机遇,罗锡德指出,淡马锡关注能从AI发展和运用中获益的企业,如腾讯和阿里巴巴。
目前,淡马锡的AI投资版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直接投资于AI相关领先企业、可赋能AI生态的基础设施企业和具有潜力的起步公司;二是成立相关创投平台,和投资组合中的公司合作提升价值;三是参与或投资于AI相关基金。
淡马锡没透露在AI领域的投资金额,但直接投资的企业大多名声显赫。包括英伟达、台积电和博通(Broadcom)等AI相关的半导体企业,数据和AI独角兽Databricks,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等。
淡马锡首席财务长方静仪指出,淡马锡在AI领域的一些部署,是长期投资数码化趋势的延伸,如腾讯和阿里巴巴。
今年,淡马锡还加入由贝莱德(BlackRock)、全球基础设施合作伙伴(GIP)、微软(Microsoft)和MGX共同发起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伙伴关系(AIP),将筹集资金投资于AI所需的数据中心和能源设施等项目。
淡马锡是今年3月后加入AIP的。淡马锡受访时没透露具体投入金额。
谢松辉告诉《联合早报》,自生成式AI的转折点以来,AI领域需要的资本投入迅速增长,对算力和能源的需求也非常紧迫,因此各方都在争先布局扩充相关基础设施和产能。
谢松辉认为,若仅靠一家公司,很难独自承担如此规模庞大的投资需求:“我们认为,通过设立基金在全球范围内筹集大量资金来投资相关项目,才是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