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指中国将自己定位为发展中国家,是“不愿长大”的彼得潘。同场的中国学者回应说,中国这一定位主要出于政治考量,而不是经济利益。世界也需要给中国多一点耐心,让它以更恰当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英德米特·吉尔( Indermit Gill)星期二(7月29日)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和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举办的“全球城市新加坡:建国60周年及未来大会”小组讨论中指出,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由国家自己认定是否属于发展中经济体,这使得一些国家享受了更多关税等方面的特殊待遇。
吉尔先以韩国为例,随后又点名中国,指中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要到何时才承认是“发达制造国”?
他说,这些国家不愿长大,是一种“发展型彼得潘情结(developmental Peter Pan complex)”。
同场讨论的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贾庆国说,他同意现在是认真考虑“发展中国家”定位问题的时候,但中国坚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出于政治考量,而非经济利益。
贾庆国没有具体说明何种政治考量,但他指出,不少人一方面呼吁中国放弃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但另一方面又仍然称中国为发展中国家,这是近年来这一问题的矛盾所在。
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在全球扮演领导角色,贾庆国说“为时过早”。他说,中国仍然处于崛起过程中,而且崛起速度太快,很多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世界需要对中国更有耐心,让中国学会如何以更恰当的方式参与全球治理。”
贾庆国还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若想继续保持影响力和地位,就必须考虑更包容性的改革,让更多国家在领导力和责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而中国愿意参与这一进程。
吉尔也提到多边机制改革,他认为,善于使用“指导原则”而非法律条文的亚细安,可成为值得参考的样本。因为新的世界更依赖软性规范,而非硬性规则。
他说,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称GATT)转向世贸时,即从软性规范转向了硬性规则。现在,应该考虑让多边机制规则软化,回归类似GATT的形式。
信任是新加坡独门秘籍
星展集团总裁陈淑珊在另一场小组讨论中回忆,10多年前她第一次和中国前首富马云见面,对方直言:“新加坡人低估了别人对你们的信任,而这正是你们的独门秘籍”。他进一步解释,如果一个产品上有“经新加坡验证”的标志,全世界都会信任。
陈淑珊说,这种诚信与透明不是一朝一夕得来,而是60年如一日的稳定表现和可靠积累而来。 如今处于各种动荡和变革时期的新加坡必须快速成长,并押注擅长的领域,包括金融、数码资产、科技技术和医疗保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