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几经变动,不少资金正寻求投资非美国资产以分散风险。亚太地区并购活动仍在适应贸易局势发展,交易活跃但整体金额大幅下降。东南亚地区的私募股权活动同样出现类似趋势。
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近日发布研究指出,并购活跃但金额下降,说明亚太区并购市场参与者更倾向于等待局势更明朗化,例如全球贸易谈判的进展。
根据标普的数据,亚太区并购交易总金额今年6月同比减少了21.3%,为288亿7000万美元(约372亿新元);同时,并购交易数量达到834个,同比增13.2%。
若以环比来看,6月的亚太区并购交易总金额较5月减少32.1%,交易数量则上升12.2%。
亚洲企业视关税冲击为并购机会
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Norton Rose Fulbright)联合并购市场资讯有限公司(Mergermarket)的调研则发现,即便关税令贸易面临不确定性,28%受访的亚洲企业透露他们对并购的兴趣不减反增。
诺顿罗氏律师事务所认为,比起直接放弃,亚洲的并购交易方更像是在适应关税的不确定性:“这比全球其他地区更为积极,说明许多亚洲企业正将这次关税冲击视作机会,以达成如非美国(并购)目标等。”
当地私募股权机构或大型国际基金也因此更积极寻找非美国资产,多数受访者认为,私募资金将成为亚洲地区并购活动中的主要收购方。
报告说,这些交易包括私募股权交易和成长型投资,例如对东南亚家族企业的收购、日本企业(对旗下业务)的股权剥离、或对印度科技起步公司的成长型股权投资等。
施罗德首席投资官罗德(Nils Rode)指出,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下,私募股权市场开始转向关注多元化创新。“投资范围不断扩大,并开始覆盖区域性的科技枢纽,从而分散单一市场的集中风险。”
安永亚太私募股权主管巴易斯(Luke Pais)则认为,虽然东南亚并购活动短期内将继续承压,但也促使区域企业探索新增长路径;而能为企业带来价值的私募股权机构将获得青睐,收获新投资交易或更高回报。
安永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指出,关税对贸易的影响或推动市场进行调整,让一些私募股权基金获得特定的区域性机会。例如,企业需要扩大私人信贷以获得更多流动性,吸收了制造业转移的国家需要投资基础设施等。
不过它的数据显示,东南亚地区私募市场同样是交易数量增、金额减。第二季达成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22个,比去年同期多两个,环比则增57.14%;交易总金额却滑落至10亿美元,相比去年第二季的53亿美元和上一季的20亿美元显著减少。
巴易斯说,贸易政策的不明朗,以及贸易中断可能导致的投资减值风险,都使得东南亚私募投资者近期尤为谨慎。对于尚未直接受到影响的企业而言,贸易不确定性对消费者情绪的更广泛影响也值得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