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每年面临至少8000亿美元(约1.03万亿新元)的气候融资缺口。新加坡气候行动大使孟文能(Ravi Menon)呼吁通过混合融资(blended finance)引导更多私人资本投入绿色项目。他也透露,新加坡的区域气候融资平台将争取保险公司参与,以进一步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孟文能星期二(9月9日)在英国商会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上指出,亚洲是气候行动最为紧迫的地区。亚洲排放量占全球一半,预计将贡献未来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高达90%,“如果亚洲不实现脱碳,世界就无法实现净零排放”。
混合融资是弥补融资缺口的关键。依靠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如公共、慈善和多边机构)提供优惠资本可作为“催化剂”,以低于市场利率的融资或拨款形式承担部分风险,提升项目的可融资性,从而吸引更多私人商业资本参与。
孟文能说:“1美元的优惠资本,如果运用得当,可带动数倍的私人投资。”
他跟着指出,新加坡“亚洲转型融资伙伴关系”(FAST-P)计划旗下的绿色投资伙伴基金(GIP),星期一(8日)完成里程碑式首轮5亿1000万美元融资,是平台式混合融资可行性的有力佐证。
这意味着当局出资5100万美元优惠资本,吸引了等额的其他优惠资本和超过4亿美元的商业资本,共撬动了10倍的资金池,使基金不到两年就获得了足够启动营运的承诺资本。
参与GIP的投资者包括淡马锡、汇丰银行、英国国际投资(BII)、慈善投资机构Allied Climate Partners等。
孟文能透露,GIP的首批投资项目,包括以农业废料替代化石燃料的生物能源计划,以及涵盖太阳能与电池储能的可再生能源组合,两个项目预计每年可分别减少10万吨和25万吨碳排放。
FAST-P目前合作网络中尚未有保险公司参与。对此,孟文能说:“保险公司凭借风险识别和承保能力,可在平台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指出,部分特定项目的风险,优惠资本或技术援助无法覆盖,但保险业者或可补上这一缺口,从而调动更多私人资本。
新加坡正试点生物燃料和氨用于海事
在减碳技术方面,孟文能指出,能源市场管理局(EMA)和海事及港务管理局(MPA)正在裕廊岛开发端到端的低碳氨方案。一旦成功,新加坡有望成为全球首个以氨发电,并开展氨燃料加注的国家之一。
当前,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SG)与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已发布甲醇加注技术指南,并计划推出氨燃料的操作规范,推动航运业更广泛采用低碳燃料。
此外,总部设于新加坡的全球海事减碳中心近期与英国石油公司合作,利用生物燃料混合物进行试验,实现了24%的温室气体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