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价与亲民为招牌的昇菘超市(Sheng Siong),近期罕见地将一家新店设于市中心,进驻乌节路商圈、多美歌地铁站附近的国泰大厦(The Cathay)商场。

相比于昇菘位于组屋区的门店,乌节路新店在装潢上更贴近商场风格,但超市内的商品陈列方式依旧延续昇菘一贯的布局与实用取向。

对于《联合早报》关于新门店是否会采取不同营运策略的询问,昇菘回应不予置评。

星展集团分析师沈利勤和池政锋受访时说,昇菘这次落地市中心,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机会主义(opportunistic)考量。他们透露:“据我们了解,业主曾向(昇菘)管理层提出相当吸引人的租金条件,甚至有报道指出,租金可能比一些较新组屋区的租金还低。”

他们指出,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昇菘预计不会另辟高端门店路线,因为这可能会削弱它长期建立的“平价亲民”品牌形象。不过,昇菘在乌节路新店的运营上,可能仍会做出一定程度的针对性调整,以更好地服务该地区的客群结构。

延伸阅读

三大超市单价标签试点首日 公众:方便比价但字体太小易看漏
三大超市单价标签试点首日 公众:方便比价但字体太小易看漏
平价昇菘百美逾150门市 9月起试行商品单价标签
平价昇菘百美逾150门市 9月起试行商品单价标签

本地超市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分析师进一步认为,未来昇菘或许仍有可能继续在非组屋住宅区开设门店,但前提是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尤其是在租金水平合理的情况下。

昇菘这次在市中心开设新店,引发业界关注,也从侧面反映出本地超市行业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需求愈发多元,加上海外商超品牌不断进入本地市场,促使业者必须加快转型步伐,积极探索新布局、新定位与差异化发展策略,以在竞争中维持优势。

中国叮咚买菜在本地开启招聘 分析称影响或有限

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与经济枢纽,新加坡一直是海外超市与食品杂货店品牌的兵家必争之地。近期,中国生鲜杂货电商叮咚买菜似乎正酝酿进入本地市场,引发业界关注。

据《联合早报》了解,叮咚买菜已在新加坡开始展开招聘工作,在社交平台领英(LinkedIn)上释出逾10个新职位,涵盖物流仓储、采购、电商、品控、行政及法务等职能。这一动向被视为它拓展海外业务、测试本地市场水温的初步信号。

据了解,叮咚买菜的创始人兼总裁梁昌霖今年发布首季业绩时曾说,公司正在与新加坡等国际市场的零售集团建立合作。

尽管如此,叮咚买菜方面对是否已进入实质筹备阶段仍持保留态度。公司发言人回应《联合早报》的询问时说:“目前仍处于探索初期阶段,暂无更多信息可披露。”

叮咚买菜在中国主打“前置仓”模式,也就是将靠近社区的门店作为仓储与配送中心,以实现快速送达和降低运营成本。若将此模式复制至新加坡,可能会对本地生鲜配送市场构成一定竞争压力。

不过,Fitch Solutions 旗下研究机构BMI的食品与饮料高级分析师杨宇航指出,叮咚买菜若进入本地市场,它的影响更可能集中在生鲜配送这一细分领域,对本地整体超市行业构成的挑战有限。

他说,这类食品杂货电商服务在本地并非新鲜事物,消费者早已能够通过本地平台获得高效的配送服务,叮咚买菜主打的快速配送可能不稀奇,除非推出免费配送等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但他也指出,叮咚买菜在中国的免运费服务通常附带条件,仅适用于高客单价订单,这一做法与本地现有配送平台的运费政策并无明显差异。

食品杂货电商迅速扩张 形成高密度竞争格局

自冠病疫情期间起,本地的食品杂货电商迅速扩张,目前已形成高密度竞争格局。除了有大型平台如Lazada旗下的RedMart、GrabMart和Shopee,传统实体超市如职总平价超市(FairPrice)、昇菘超市和冷藏公司(Cold Storage)也纷纷建立线上配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对便利性与速度的需求。

根据各平台的公开数据,本地食品杂货配送的运费标准基本都低于10元,集中在4元到6元之间,大多都要求客单价达到一定金额门槛后,才能免除配送费。

马来亚银行研究分析师侯赛尼(Hussaini Saifee)受访时还提到,根据他们之前的调研,像RedMart这类食品杂货电商的商品定价,实际上仍比昇菘超市高出10%到21%左右。

面对海外竞争 本地超市仍有优势 

而在线下市场,例如日本连锁超市“唐吉诃德”(Don Don Donki)、专卖中国商品的思家客超市(Scarlett)和主打澳洲食品的Little Farms等,都已在本地超市业立足。

此外,韩国零售巨头乐天购物(Lotte Shopping)也被指加快在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步伐,并有意将国际总部设于新加坡。今年5月,乐天旗下的乐天玛特便利店(Lotte Mart Express)已低调进驻怡丰城平价霸级超市(FairPrice Xtra),设立店中店形式的销售专区,主打韩国食品与生活商品。

沈利勤和池政锋受访时说,这类海外连锁超市品牌通常是聚焦于细分市场,通过重点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从而为本地食品杂货市场带来更多层次与选择,提升市场深度与丰富性。

他们也指出,本地超市依然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性价比、本土化产品组合,以及邻里便利性方面,能有效稳住核心顾客群。此外,本地超市普遍接受社区发展理事会邻里购物券(CDC Vouchers),也有助于他们相对于海外品牌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杨宇航认为,尽管海外零售品牌看好新加坡市场,但它们在本地布局时需克服多重挑战,包括较高的劳动力成本、冷链物流与仓储费用。此外,监管合规和清真认证等也会要求将采购与运营进一步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