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不断传出餐饮零售店关门消息,本地黄金位置零售租金第三季仍环比涨0.3%,乌节区及市郊主要受国际零售品牌进驻推高,市区以外空间则受刚需消费支出和低空置率支撑。
戴德梁行(Cushman & Wakefield)发布的第三季零售与办公楼领域报告显示,乌节区、市郊和市区以外黄金位置零售租金都分别环比涨0.3%,达到每月每平方英尺36.21元、20.91元和33.11元。
黄金位置零售空间(prime retail space)指350平方英尺至1500平方英尺租金收益单位,享有最好的门面、连通性、人流量,通常位于商场地面层或地下一层。
戴德梁行新加坡及东南亚研究部主管黄显洋指出,面对租户流失的压力,乌节区及市郊黄金位置零售租金依然稳健,国际品牌积极进驻,看好新加坡作为区域消费与旅游枢纽的地位。
第三季新进驻品牌,包括在乌节路开设海外首店的澳大利亚冷冻酸奶品牌Yo-Chi和中国美妆品牌Joocyee,丹麦生活杂货店Flying Tiger Copenhagen入驻Bugis+商场,以及美国运动品牌Alo在滨海湾金沙开业。
市区以外零售受刚性消费支撑,第二季市区以外高端商场空置率维持在6.6%的较低水平。
尽管部分餐饮与影院业者在高成本与线上竞争中关店,一些消费和体验类品牌扩张,品牌对本地消费力、多元客群,和位置优越的商场持续保有信心。
有限的新增空间预计未来几年继续支撑租金。黄显洋预计,2026年至2029年,全国新增零售面积年均仅30万平方英尺,约为爱雍·乌节商场零售面积的一半,低于十年均值的一半。
他也指出,尽管消费信心谨慎,但在政府购物券计划、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F1)新加坡大奖赛和年底假日带动下,预计零售销售在剩下月份温和增长。
办公楼租金料续上涨 空置率收窄
中央商业区甲级办公楼租金第三季环比上涨0.5%,预计涨势将延续到2026年。上涨主要原因是供应收紧,空置率从上一季的5.2%降至4.7%。
黄显洋指出,高端办公空间短缺与资金压力,使部分企业转向续租而非搬迁,短期租约和“拎包入驻”装修好的办公楼需求也在增加,这类灵活选择往往租金更高。利率回落与通胀缓解,也为企业扩张与租赁决策提供了积极的政策与资金环境。
第三季甲级办公楼净吸纳量维持在19万7000平方英尺的良好水平,高于上一季。
非中央商业区的办公楼,第三季租金仅小幅上涨0.1%,但空置率从上季的7.2%降至5.3%。随着空置率进一步下行,租金可能加速上涨。
戴德梁行对未来12个月的搬迁需求回温保持乐观,预计由追求品质的趋势、及办公楼重建产生的置换需求驱动。
预计2026年和2027年,中央商业区的新增甲级办公楼仅60万平方英尺,但约两成已获承租意向。中央商业区甲级“影子楼面”也降至9万3000平方英尺,为九年来低点。“影子楼面”指的是已租赁但租户当前并未实际使用的空间。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公司缩减规模所导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