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调查发现,选择与女性领导者占比更高的供应商合作,供货对象企业的营收增长就越显著。
在东南亚,有6000万名女性经营着中小微企业,在价值4万亿美元(5.2万亿新元)的经济中扮演关键角色。
新加坡美国商会(AmCham Singapore)、跨国咨询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和国际女性企业联盟(WEConnect International)联合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将女性拥有的企业纳入供应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商业决策,有望释放巨大价值。
这份报告星期四(10月9日)通过“新加坡美国商会中小企业加速” 论坛发表。它指出,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倾向于确保运作顺畅和盈利保证,其中须满足的条件就包括成本效益、可靠性与交付成果能力。
然而,在分析新加坡、越南和印度尼西亚631家企业的供应商多元化状况后,报告发现,更多元化的供应链,不仅能满足传统标准,更能推动营收增长。
其中,受访企业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3.6%左右,如果供应商将女性在高层管理中的占比提高五个百分点,营收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可提升2.2个百分点。
这种多元化红利表明,供应商多元化可成为推动财务表现的战略驱动力,其影响甚至跨越不同行业和地域。
研究也显示,121名来自新加坡、越南和印尼受访女企业家认为,与大企业合作能提供稳定的经常性收入(73%)、为进入新市场打开大门(70%)、为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提供契机(64%)。
女企业家常碰到缺乏资金支持等难题
尽管如此,只有23%的新加坡女企业家是大型跨国公司的供应商。
七成的新加坡女性企业家指出,与大机构合作,账期长、延迟付款,以及满足复杂的采购要求或认证程序是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是缺乏指导或支持来应对大企业的采购流程(62%)。
此外,缺乏资金支持也是女企业家经常碰到的难题。纺织和服装生产供应商锦利集团(Ghim Li Group)首席执行官颜珮玲说:“作为一家女性拥有的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在早期阶段获取资金支持总是非常困难。”
Zora Health创始人陈安娜也说,资本一向严重偏向男性创始人。“女性更倾向于自筹资金创业,采用精简运营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而非激进扩张。”
另外,接近八成的受访本地女企业家,希望能在商业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支持,其次是获取企业与政府采购机会。
报告建议,大型跨国企业可以简化供应商入职流程,确保女性经营的企业能在公平竞争环境中参与角逐。
大型企业也可以进一步提供培训、导师制和通过社交活动,专注于帮助女企业家扩大业务规模,并满足企业采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