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两名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用538美元起家,在学校附近一个小车库里创立惠普(HP),被后人称为硅谷诞生地,也成为“白手起家”科创精神的象征。
本月初,惠普迎来新加坡发展55周年的同时,宣布公司在本地推出首个创新平台Garage 2.0,让创新精神走向新加坡。
惠普新加坡和东南亚董事总经理许光明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新加坡从来不缺资本,真正稀缺的资源是技术支持、市场渠道和企业协作网络。我们并不自视为‘投资人’,而是创新生态的促成者。”
Garage 2.0将专注培育人工智能(AI)起步公司,聚焦边缘人工智能设备、营运效率、智能决策及下一代打印技术四大领域。
平台提供导师指导、产品试验到市场拓展的支持,帮助人工智能起步公司加速从原型开发走向商业化。企业将在惠普新加坡园区内与技术团队共同验证应用价值,并通过惠普覆盖21个国家的客户与渠道网络拓展市场。
许光明强调,Garage 2.0不只是办公空间,还是一个开放生态。这个平台获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以及总部在本地的早期风投机构安特(Antler)支持。
平台还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企业发展局、新加坡创新机构(SGInnovate)、风投机构Betatron、新加坡管理大学创业创新学院、TiE Singapore等机构共建生态,并提供与英伟达、英特尔、谷歌等行业巨头的合作对接机会。
失败成为起步公司创新过程一环
首批入驻的10家公司中,除了本地公司,也有来自东南亚、澳大利亚的起步团队。
其中一家公司为Menlo Research,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本地起步公司。Menlo Research创始人王君豪说,创新试点关键不在于让它永远成功,而是及时止损。例如起步公司可建立“两周冲刺、快速迭代”的机制,让失败成为创新过程的一环。“学会快速试错、及时放弃,才能让资源流向真正具潜力的方向。”
